创作素材之二:十四师二二四团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1346   发布:2016-08-24
分享到

一、自然地理

  二二四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和田地区皮山县与墨玉县交界处的阿克兰干地区。团部所在地玉龙镇,315国道自东向西从南部穿过,喀和铁路穿镇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东距和田市75km,西距喀什市400km,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513km。南北平均长24km,东西平均宽9.2km,土地总面积23475.07hm2,海拔高为1304-1397m。东邻墨玉县的雅瓦乡、乌尔其乡和扎瓦乡,西接皮山县亚勒玛乡,北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G315国道,地势南北有3%的坡度,北面较低。团场地貌属山前冲洪积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坡降15‰左右,中、北部地形坡度较缓,坡降2‰左右。

团场地处昆仑山北麓的山前洪积扇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过渡地带,大区域地形较开阔平坦,小区域地形比较复杂,多冲沟及沙丘,大致可分为山前洪积扇、细土平原、新月型、堆状沙丘及复合型沙垅、风蚀洼地、风蚀谷四大区域。通过近年来的开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原始地形、地貌已基本不复存在,团域内部依托原始地形,形成了自西南向东北缓坡倾斜,地形坡降不超过5‰的平面,有利于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点的建设。

团场土壤有4个土类,自南向北分布着石膏岩盘棕漠土—沙质夹壤棕漠土—沙漠草甸土—半固定和流动风沙土。所有土壤表面都为封沙和沙丘所覆盖,土壤肥力低。团垦区土地总体规划面积31.40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2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89%;建设用地2.7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5%;生态保护区5.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26%。

二、历史沿革

2004年3月30日,兵编发[2004]30号文决定在皮墨垦区成立二二四团。6月15日,二二四团在皮墨垦区正式挂牌。

2007年,根据兵师团一系列政策,团场进行了大的调整:一是团场的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产品订单收购,农资集中采供”。

对于生产管理,团场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果树品种、统一栽植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灌溉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销售。

2008年,明确了水费收费单价以及职工承包果园水费收取方式。团场明确无论采取何种投资建园方式,所形成的枣园产权归属团场。

2009年,严禁领导干部个人私自决定土地承包方案。确保土地承包和收费公开、公平、公正。严厉惩处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各种腐败行为。

2010年,团场坚持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团场生产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果树品种、统一栽植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灌溉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团场按照“产品订单收购、价格顺应市场、产品单位管理、合同司法公正”的原则,全部纳入全团统一管理。

2011年,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团决定在部分连队的红枣地内套种核桃,套种模式为4×6米。职工只有承包经营权。团场全面落实了土地承包经营实名制。核桃嫁接费用由团场承担,并统一安排嫁接。自种植当年起,第六年开始收取核桃园承包经营利费。

2012年,对于符合流转条件的地块,由连队统一上报向社会公开招标。严禁团连干部承包或变相承包土地。

2012年建成设施大棚33座,试种了樱桃、葡萄、桃、草莓等设施水果,2013年设施农业已生产各类蔬菜43吨,生产产值23万元,绿化苗木、花卉50余万株,产值340余万元。至2014年,总产值已达363万元。同年,新建300座大棚(每棚0.75 -1.5亩)的建设工程,已于6月30日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成立玉龙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上,采用“公司化+合作社+社员”的模式运作,根据效益情况分红。

2014年,团场全面落实农牧一线承包人员定额承包地和经营地的划分。自本年起,每个职工划分定额承包地(身份地)10亩,超出的面积转为该职工的经营地,其承包费改为租赁金,土地承包最长期限为承包职工到退休年龄的年限。经营地团场与承包人员签订租赁承包合同,每次承包期限为一年

2014年春季新开发土地4400亩,全部种植核桃,已发展核桃面积1.4万亩。其中730亩发展苗木产业,730亩发展欧李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团场将成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二二四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履行屯垦戍边特殊使命的奠定坚实基础。

三、屯垦戍边

  二二四团模式为南疆荒漠地区推广高新节水灌溉、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工生态树立了典范;为南疆利用荒漠发展特色林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彰显了生机与活力;为提升屯垦戍边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定规模的荒漠保护林、防护林、经济林,形成了兵团唯一一个纯林果业生态农业团场,农田林网化达到100%,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3%提高到13.87%,有效改善了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二二四团开发建设22万亩绿洲的带动下,周边皮山县和墨玉县相继开发荒漠生态绿洲,新建的防风体系逐渐起到了防风作用,与开发前相比,年大于7级大风天数明显减少,田间平均风速大幅度减弱,沙暴天数下降,为垦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人居环境。目前皮山县皮雅勒玛乡开发区和墨玉县墨西开发区与二二四团东、西接壤,绿化面积已达30万亩,已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昔日的大漠戈壁变成了现在的绿洲良田和军垦新城,既发挥了兵团戍边卫士的作用,更发挥了生态卫士的作用。

四、经济社会

二二四团模式为南疆荒漠地区推广高新节水灌溉、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工生态树立了典范;为南疆利用荒漠发展特色林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彰显了生机与活力;为提升屯垦戍边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嵌入式发展,加强兵地融合、增进民族团结积累的经验;为科技引领、文化融合发挥了示范作用。2006年9月8日,胡锦涛同志亲临视察二二四团,对二二四团开发建设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二四团总规划面积37万亩,可实现灌溉面积25万亩。目前种植面积16.5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2.6万亩,经济林13.9万亩,其中红枣面积12.9万亩,红枣种植品种主要以骏枣制干为主。

2015年末,全团实现生产总值61308万元,比2010年增加47723万元,年均增长35.2%。总产红枣13.2万吨,比2010年增加10.31万吨,年均增长35.5%;牲畜存栏1.16万头(只),比2010年增加0.67万头(只),年均增长18.9%;年末人口12081人,比2010年增加3942人,年均增长8.2%;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8元,比2010年增收10676元,年均增长15.7%;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年均增长44.4%。团场经济总量、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任务。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发展红枣为主业,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成优质红枣生产基地13.7万亩,新植核桃5000亩、欧李1500亩、苹果5300亩;新建大棚546座;建成了生猪、肉羊、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规模养殖户20多户;出产的昆仑山牌“和田玉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到36.6%,比2010年提高23.3%。五年累计投资66508万元,完成了3054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幼儿园、基层组织阵地等150余个项目建设;新建公路300公里;新建骨干输水管网24公里,配套田间地面管网18万亩;新开发土地5.8万亩,新增土地面积7.32万亩,完成土地确权勘界39.0435万亩。第二产业和三产效益稳步提高。建成兵团级皮墨北京工业园区,先后引进各类企业9家;完成了商业街和农贸市场建设,引进商户300余户,带动就业670余人。2015年二产增加值实现553万元,年均增长15.7%;三产增加值6949万元,年均增长37.9%。

五、英雄模范

1.诚信职工陈玉英:224团四连职工陈玉英,2004年跟随丈夫来到二二四团四连工作时,年仅22岁,当时的士224团还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到处是漫漫黄沙,道路是用砂石铺成的,两边几乎没有一棵成活的树,天天狂风肆虐,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看到这样的情景,她和老公都很失望,一门心思的想离开这里。连队领导知道后,及时找她们谈心,给她们讲兵团历史,团场发展机遇,老一辈兵团人的英雄事迹,兵团人的伟业和奉献精神感染了她们,鼓舞了她们,她们打消了返回老家的念头。

由于当时自然条件较差,枣树每年种、每年补,管理枣树就像精心照顾小孩一样,要给枣树穿衣戴帽等,她积极响应团党委以发展红枣为主导产业的号召,勤劳肯干、科学水肥管理、严格落实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生产管理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2008年她家在枣树管理上有了一定的收入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了,时刻要求自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争创一流。在生产生活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自2011年以来,她连年被评为“二二四团诚信职工”,她戴上大红花,走上领奖台,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2.全国林业科技先进个人刘多红。   2007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的刘多红,自愿来到224团参加工作,他把二二四团作为自己的家。每天冒酷暑行程几十公里,察看地形、土壤,然后确定种植方案,就这样,度过了半年。可以说这半年的时间是在没有电、没有喧哗的人群,是在戈壁荒漠的陪伴下度过的。就是因为有了这半年对垦区的认识,才有今天的丰硕成果。

  到目前为止,该团经历了9次大规模的植树战役。每次种植刘多红同志都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从种植前方案的编写,种植过程中质量的管理,以及种植后的管护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种树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但对于二二四团人来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作为林业站站长的他在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的两次造林中,他率领30余名职工起早贪黑,从不分节假日,他们默默地为二二四团的林果业发展奉献着,从而才有了二二四团今天的绿色家园。

  为了规划全团的自压节水灌溉系统,他深入田间地头搞测量,制定灌水办法。如今,二二四团的科技工作者已经掌握了这些关系,为沙漠地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刘多红同志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选择了艰苦和奉献,他的选择和奉献得到了师、团党委的认可,得到了荒漠新绿的认可。自2002年以来,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先后被评选为二二四团2004年度、2005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通讯员”。2004年度被兵团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2006年度“兵团无公害质量追溯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度“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六、民族团结

从224团发展至今有很多维汉同胞之间的感人故事:

    李振祥,男,出生于1968年12月,河南宁陵县人,2006年4月来到二二四团三连。

    阿布鲁、阿米娜夫妇是李振祥家雇佣工人,至今已在李振祥地里帮工两年了。阿布鲁是新疆叶城人,夫妻俩刚来到二二四团三连的时候,不懂如何打理枣园,也不懂汉语。李振祥看到这一切,就主动到枣园教授阿布鲁如何给枣树摘心抹芽、如何修剪枣树等等技术。由于语言不通,阿布鲁学起来十分困难,李振祥就细心地一点点地讲解,直到阿布鲁都听懂了。

  李振祥考虑到阿布鲁夫妻俩还带着两个孩子,居住不方便,就主动出资为其在枣园盖了彩板房供其居住。有一天阿布鲁的孩子生病了,烧得特别厉害,焦急万分的阿布鲁找到了李振祥,李振祥二话不说就将阿布鲁和孩子送到了团医院。医院要给孩子打针吃药,但要先交费,看着阿布鲁一脸为难的样子,李振祥什么都明白了,他掏出200元钱交到阿布鲁手中说道:“拿去吧,孩子要紧”,阿布鲁眼睛里泛着泪花,跑着去给孩子交费去了。

正是李振祥一点一滴给予这个维吾尔族同胞的关怀与关心,才使得阿布鲁对李振祥像个大哥哥一样的依赖,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逢年过节,阿布鲁邀请李振祥一家去阿布鲁家做客,李振祥也会买上羊肉、带着面粉、清油去拜访阿布鲁一家。

暂时离开的阿布鲁一家人,说等到今年收枣子的时候,还要到老大哥家帮忙。这样感人的故事比比皆是,民族团结在该团已深入人心。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