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枣“出圈记”》系列报道——无人机助“飞” 90后新农人逐梦枣园“兴”图景

来源:胡杨网     点击量:122   发布:2023-08-11
分享到

倘若绘制一张兵团“特产”地图,一师六团苹果、二师二十九团香梨、八师一四三团蟠桃……相信这些大家并不陌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一颗颗个大红润的和田玉枣,成为团场名副其实的“特产”,和田玉枣孕育的“红色经济”,成为职工群众身边的“香饽饽”,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即日起,兵团胡杨网站策划推出《和田玉枣“出圈记”》系列报道,带你揭秘和田玉枣出圈的“致富密码”。

3

十四师二二四团七连和田玉枣种植区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昔日“高大上”的植保无人机如今进入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十四师二二四团涌现出了一批被称为“飞手”的“新农人”。他们在枣园仰望天空,运用手中的设备指挥植保无人机作业。十四师二二四团七连的闫洋就是其中一员。

4

枣树茁壮成长。

5

闫洋检查枣树生长情况。

傍晚时分,闫洋在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随着一声轰鸣,闫洋手中的植保无人机飞上半空。对90后“新农人”闫洋而言,他放飞的不仅是植保无人机,更是他的梦想。

闫洋与植保无人机的“初识”,要从3年前说起。“3年前,我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了解到植保无人机,省时省力是植保无人机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闫洋边回忆边说。

一场“初识”,让闫洋看到了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闫洋为自家50亩红枣地购置了第一台植保无人机,闫洋因此成为二二四团的首批“新农人”。

6

闫洋正在进行植保无人机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在闫洋的印象中,以前是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开着拖拉机给农作物打药,如今,植保无人机打药让职工解放了双手,为职工带来了便利。

“以眼前的50亩地为例,以前人工打药需要2至3天,如今有了植保无人机,2至3小时就能完成。”闫洋说。

7

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8

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操控无人机起飞、按照设定路线往返喷洒农药、完成作业后控制飞回并降落……这是闫洋每天的工作。如今,团场红枣种植,基本实现了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天上飞的植保无人机、地上跑的收割机,都是职工的好帮手。

为进一步推广先进农业防治技术,二二四团多次组织团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无人机飞防专家前往田间地头,为职工开展培训,真正做到节本增效、稳产保供。



9

作业结束后,闫洋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清洁保养。

闫洋说:“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胡杨网唐媛媛 郭雪伟 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记者 陈欢)

来源:胡杨网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