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口援疆 | 徐涵:拳拳医者心 浓浓援疆情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量:258   发布:2023-12-08
分享到

“我带着北京市延庆区医院领导的嘱托、同事的关怀和家人的牵挂,来到了第十四师昆玉市,从上一批援友手里接过‘接力棒’那一刻,一颗赓续传承‘京昆情’的种子在我心里发芽——我将不负援疆使命,尽己所能做好援疆工作。”徐涵说。

 2023年5月,徐涵来到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上班后,无暇欣赏这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无暇思念相隔千里的亲人,立刻投入到急诊科紧张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援疆初心。

2.1

医术精湛,做科室建设的带头人

车祸多发伤、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急诊科是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徐涵24小时开机,无论是周末休息还是半夜,只要有急诊有需要,他都火速前往,沉着冷静地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只要他在,急诊科的医生们心里都特别踏实。

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不是天天发生,更多时候来急诊的患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徐涵不会推脱,而是将他们负责到底。5月18日,在昆玉市务工的麦麦提艾力·阿卜杜杰力力下腹部疼痛来到医院急诊科。徐涵为他检查后,确诊为双侧腹股沟疝所致,一侧为新发疝,另一侧为复发疝。麦麦提艾力·阿卜杜杰力力到其他医院咨询后,最后决定在师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康复后,他还专门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

2.2

截至目前,徐涵带着外科团队一起开展了4例腹腔镜微创手术,填补了该院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空白。 

医者初心,做每位患者的暖心人

9月的一天,有一名老人来到急诊科,她神情痛苦,欲言又止。徐涵主动和她聊天,得知最近老人独自在家,因为连续几天吃石榴没有吐籽,所以造成了石榴籽堵塞直肠,排便困难,十分难受。

2.3

从医多年,徐涵遇到很多病人一开始以为是单纯便秘,结果是直肠长了肿瘤,这必须要进行直肠指检及肠镜等相关检查。老人独自来医院并无家人陪伴,徐涵替她抠出硬结堵塞直肠的“石榴籽”大便块,让老人顺利排出大便,解除老人的难言之隐,并通过直肠指检排除外直肠肛管肿瘤。另外再三叮嘱老人有时间一定要再次来院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彻底排除外结直肠肿瘤的可能。

“这没什么,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对老年患者我会更多一份关怀。”徐涵说。他将“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服务理念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就医体验。

2.4

“你看,我画的这个像葫芦一样的位置就是胆囊,您现在的结石就在这个位置,如果不及时做手术,胆囊的小结石容易排入胆总管,可能会导致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加重病情,增加住院费用,同时也加大手术的难度及手术的风险。”徐涵边画图示边向胆囊结石患者,详细讲述胆囊结石的病因,治疗的手段,手术的选择,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

无论是在急诊科,外科病房,还是外出义诊,对待每一位患者,徐涵都非常耐心、体贴周到。“患者有了病痛,不但不了解发病原因,也不知道病情如何发展,如何治疗,内心是很焦虑的,我们作为医生,向患者做好解释,讲清楚治疗方案的利弊,如何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才能让患者真正放下心来接受治疗,通过沟通讲解让患者了解到一些健康理念,今后也会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徐涵说。

徐涵的“图示讲解法”受到了患者们的好评,同时也影响着师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从细节做起,更好地服务患者。

授人以“渔”,做当地医生的领路人

为了留下“带不走”的理念和技术,徐涵主动发挥“传、帮、带、教”作用,灌输新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手把手带年轻医生,通过自己操作时的示范讲解,以及配合操作时的指导纠正,使年轻医生能快速成长。

2.5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徐涵认真梳理了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制定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急救能力培训,让科室每名医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他还结合急诊科实际与现况,提升每名医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除了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开展培训,他还利用碎片时间促进大家学习。

“我们科室比较忙,没办法抽出固定时间去听课,所以徐医生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给我们‘布置作业’,第二天利用晨会交班时间让我们用5到10分钟时间讲‘小课’,抽查我们的掌握程度,这个效果挺好的。”该院急诊科医生李敏杰说。

只要遇到典型或特殊病例,徐涵会立即组织科室的医生进行现场讨论、现场教学,分析病情,讨论治疗方案以及诊疗得失,利用这些实际病例,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一步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他说:“急诊科的医生是医院中最需要具备全面能力的医生,要有短时间做出决策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要有高压环境下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正因为急诊科医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鼓励他们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还要不断学习。”该院急诊科医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都有了提升和进步。

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徐涵说:“这里需要我,我感觉援疆工作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援疆初心。(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春燕)

作者: 编辑:王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