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过年

来源:多彩昆玉     点击量:131   发布:2021-02-14
分享到

母亲打来电话,问起我今年过年能不能回家,这才发现,原来快到春节了。在电话里,我们聊起了家里的“年味”。

(一)民风淳朴的家乡,勤劳的人们都忙碌了整整一年,进入腊月开始,便心心为念期待能够下一场鹅毛大雪,好让这个冬天不留遗憾。在大人眼里,如果能下雪,来年一定很富足,毕竟“瑞雪丰年”。小孩子们也同样期待着下一场雪,这样三五成群的伙伴有了更多玩耍的选项用来打发春节到来前的闲暇。

“过了腊八就是年”。家里的老人便是如此的说。街道上早已经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小地方的商贩们也跟约定好了似的,一大早便开始集结,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摆在地上满满当当的剪纸、春联字画,有各式各样的礼花鞭炮和手工物件,还有最让人喜爱的糖画糖人糖葫芦。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一天,年幼的孩子会被奶奶拉去庙里焚香祷告,然后喝上一大碗的粥,毕竟这一天,粥是主角。粥里有各种喜欢吃的果子、花生、杏仁、坚果、红豆、冬瓜糖等等,溢口留香,每一口都是满足,更是一种文化的芬芳。

(二)冬天越来越深情,春节的脚步越发临近,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在我的家乡——南国水乡的小镇,这种时候,也依旧是暖阳一片,彩照凡尘。田埂略显萧瑟,到处洒落着被火精灵席卷之后的稻穗残根,正是如此,这片热土早已让家家户户的谷仓填满,剩下的秸秆屑也成了天然的养料,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笑容。河边的白杨和白蜡树依旧透着生机,枝繁叶茂,远处时不时还传来阵阵鸟鸣。河水清澈欢愉,还有人架着船、撒着网,用最古老的方式打着新鲜肥美的鲫鱼,或许这也是新年到来前的一种传统吧。

“小年到,灶神到,送完灶神迎财神,欢欢喜喜过大年,明年更胜旧一年”。在歌谣声中,转眼便是到了腊月二十四,南方的小年,小孩子们的年。大人们早早起来,趁着晨光放上一捆爆竹,阵阵噼里啪啦寓意让厄运从家里褪去。然后出门赶集,去准备今天最美味佳肴的食材,另外留下的在家里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桌椅板凳,床铺柜台,院内屋外,一遍又一遍把灰尘抹去,把雾霾扫开,把窗帘卸下,把窗户打开,让阳光进来。家门口开始高高挂起大红灯笼,门上和窗上会用彩纸剪上福字,手艺好的,还能剪出福娃。家里正厅挂着的长辈画像也会被大人们取下擦洗,案台上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也会重新换过,带上一份虔诚,祭上三炷香,心里默念着。

家里的小孩子们换上了新装,盼着早出买东西的阿爸阿妈快快回来,好早一点去参加今年最后的一次赶集。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和“孙悟空”一起登台唱戏。每年的最后一次集会,他都会从小孩子们找一个人当“红孩儿”。大人们也趁着这天开始囤上年果、置办年货,以便正月里好好的招待前来拜年串门的姊妹亲戚。

(三)春节在前呼后拥中如期而至。街面上人更多了,即便天气很冷,有时还会夹带着雨,但每个人的心都十分炽热,早已经将这冰冷打破,热闹祥和。孩子们会在长辈的牵引下,一家一家商铺逛,一个一个小摊看,大人准备着今天更为丰盛的食物,小孩们则是看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人偶,心里盘算着等拿到压岁钱一定要来买。商铺的老板十分地热情,紧张忙碌地张罗着八方宾客,大人们的交谈也格外得亲切,互问冬安中,共同勉励和期待来年更加美好。

除夕的夜晚,天涯共此时。阿妈和大姐在厨房里忙碌着烧着菜,四溢的菜香让人更加期待今晚的团圆。阿爸也会在阿妈的允许下把藏了好久都不舍得喝的自酿米酒一勺一勺地从坛子里舀出。一大盘切好的苹果、沾满芝麻的年糕早已摆上了餐桌。爷爷在案台上焚好香烛,随后去院子里打响一捆爆竹。“吃饭咯!”在吆喝声中,大家围坐一桌,大人们谈着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和来年的展望,小孩们吧唧着嘴,吃着桌上的人间至味。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午夜时分,外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炮竹声,阿妈和阿爸会把熟睡中的孩子叫醒,睡眼朦胧中接过厚实的压岁钱。这一晚,万家灯火。

我挂了电话,电话里我也和母亲说好了,今年在“家”过年。



作者: 李小龙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