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住绿色谋长远 围绕旅游扩三产
一牧场倾力打造金山银山 让子孙后代端上金饭碗
时值盛夏,不种小麦不种瓜的牧羊人也进入了收获季节,到底咋回事?7月26日,一牧场举办第八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启了今年的财富之门。
游客络绎不绝。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化玉玲 摄
一牧场建场七十年来,养羊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前些年,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和现代养殖技术的普及,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然而草场载畜量有上限,团场发展及职工群众持续增收遭遇了瓶颈。
烤全羊深受游客欢迎。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化玉玲 摄
野蛮扩张将贻害无穷,牧场人咬咬牙,决定从其他方向突围。一牧场尝试着拿出一块草场开发旅游产业。一牧场山顶白雪皑皑、山腰青草依依,山上山下凉爽湿润、空气清新,这对于常年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存在。牙门景区第一次开门迎客时,一下涌进来几千人。
一牧场餐饮业发展迅速。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化玉玲 摄
意外的成功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随着影响不断扩大,每逢节假日,游客过于集中,景区接待能力却严重不足,眼看着游客兜里有大把的票子可就是掏不出来,你说急人不急人?于是很多人呼吁建车场、建宾馆、建饭店、建游乐场!
当时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牧场党委反复研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认识到,草场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再也无法恢复,绝不能头脑一热,吃干榨尽。场党委为此划出红线,挤占草场的永久性建筑不再增加,要让子孙后代把旅游这碗饭一直吃下去,并且还要越吃越好,越吃越香。
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一牧场党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擘画出一幅管长远、广辐射、全时域,惠及方方面面的发展蓝图。规划以场部为中心,结合新农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改造荒山建成2100亩的蓝湖生态观光园;鼓励职工群众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和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开办了夜市、农家乐、酒店、民宿;打通山上山下旅游环线,增设骑马场、滑雪场等旅游景点,一牧场已逐步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戏雪”的大旅游格局。
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伴随着旅游版图不断扩大,一牧场的服务业蓬勃发展。从十年前全场只有几家小商店,发展到今天的89家个体经营户,11个特色种养殖合作社,3家大中型餐饮住宿娱乐企业。每年直接旅游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马景善 实习记者化玉玲)
作者:马景善 化玉玲 编辑:黄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