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新疆】昆仑山作证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463   发布:2021-12-09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214

我自认为,我和昆仑山是有缘份的,在兵团第十四师工作的8年时间里,每年都有去昆仑山上的一牧场出差、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其中最长时间达到3个月。90天的时间基本走遍了一牧场最美丽的风景,走访了一牧场最美的人。很多印象和记忆是深刻的,犹如昆仑山的巍峨挺拔和豪迈气势,让人一见如故终身难忘。

昆仑山,横跨四省延绵五千里,撑起我中华民族的脊梁,又称万山之祖,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就座落在昆仑山脚下,这个始建于1951年的农场,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后勤部驻和田办事处的肉食品供应基地,1955年整编归属兵团,是南疆较大的有机羊生产基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256

昆仑山的风景很美。高耸入云的昆仑雪山下,是一望无垠的草原。雪山、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构成了昆仑山上最美丽的画卷,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戈壁完全就是两个对立的世界。但是,由于这里海拔高,远离城市,条件艰苦,听说,一批一批的人来了又走了,能够长期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禁为屯垦戍边后继乏人而忧心,但是,当我见到喜喜连长张永进、见到常洪波、程建梅夫妇时,我的这种顾虑彻底打消了。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04


喜喜连长张永进,因小名喜喜,长期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以致当了连长也没有人喊他张连长,而是叫他喜喜连长。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吧,他扎根一牧场,一待就是50年,先后有7次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没有上过1天学,自学了维吾尔语和兽医,先后接生两三代维吾尔族牧工的孩子156人,抢救生命56人,为维吾尔族牧工和农民看病2000多人次,成功调解兵地草场纠纷700多宗,调解民事纠纷400多宗,撮合幸福美满婚姻家庭300余对,曾为连队29名困难职工提供担保贷款220万元。张永进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兵团五一劳动奖章”、“兵团第四届道德模范”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殊荣。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09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是,当我看完这一组数字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他的执着坚守,震撼于他的无私奉献,震撼于他的为民情怀,震撼于他的高山仰止,就像我初见昆仑山,就被它的磅礴气势所震撼一样,张永进的这种精神,也不正是新时代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需要的精神么?最为可贵的是,张永进退休三年了,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在昆仑山上为各族群众服务,离开昆仑山的那一天,我特地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张永进。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12


“你都退休三年了,为什么还愿意待在这里?”我问。

“退休时,牧场还有些信访的事,草场纠纷的事没有完全解决,牧场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场领导要求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了。”

“家里人反对吗?”

“反对,现在一家人分居三个地方,妻子说孩子小时候不带,现在孙子也不带,一说起来就要吵架,但家里的事是小事,场里的事才是大事。”

“场里的事是大事,可是你已经退休了啊。”我说。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15

“现在场里对职工搞技能培训,我懂双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用双语把党的方针政策向职工讲清楚讲明白,这是组织的需要。再说,党和政府给我个人了很高荣誉,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所以个人得失算不了什么。”

“你今年都63岁了,打算一直干下去么?”

“只要是组织需要,牧场职工群众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聊到这里,我被眼前这个其貌不扬语气坚定的老者深深地打动了。什么是奉献?什么叫执着?什么是信念?什么叫大局?从张永进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昆仑山作证,在昆仑山的每一天,你都会被一些事情感动着,被一些人感动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昆仑山的伟大而造就了这里伟大的人民?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因为有着昆仑山的执着与豪气,奉献与坚守而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19

常洪波、程建梅夫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年前,常洪波、程建梅夫妻作为援建医生,从北疆的兵团第六师105团医院来到千里之外的南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医院。通过他们的努力,将这家8年没有收治过住院病人,年接诊量不足2000人次的医院,变成了现在日均住院病人20人,单月最高接诊量超过1000人次医院,被牧场职工群众亲切称为昆仑山上生命的守护神。


援建3年来,常洪波夫妻俩足迹踏遍了牧区连队、周边乡村,送医送药,救死扶伤。他说,无论身处繁华或者偏远,我都不想虚度,就想做一点事情。而昆仑山纯朴的牧民则用自家的土鸡蛋、洋芋,或是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表达自己对常洪波夫妻的回报和尊重。“他们这种回报让我无法拒绝,只有更加努力地把牧民们的病看好,不让他们跑更远的路,花更多的钱。”一说起牧场的牧民,常洪波夫妻俩都忍不住掉泪。援疆结束,常洪波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十个获奖者中,他是新疆和兵团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23


故事本到此可以划上句号,3年援建结束,常洪波夫妻俩回到了六师工作。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2017年8月2日回原单位到10月28日重返一牧场,仅仅隔了二个多月时间,夫妻俩又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他们的继续援建路。


“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再回来?”我问。

“离开的两个多月,我们时时关注着牧场,一直在和这里的干部职工,特别是病患联系,很多职工经常打电话来问候我们,有的打来电话询问自己或是家人病情,包括打什么针吃什么药,我们就在电话里向他们交代,时间一长,我们觉得还是回来的好。”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31

“你们的父母或者是孩子同意吗?”

“孩子上大学了,他们不需要照顾了。难的是父母,我们双方有四位老人,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患有脑梗、冠心病、糖尿病等,我们走的当天,几位老人哭了又哭,最后伤心地躲了起来。”

“那你们为什么还是要来?”

“职工群众的信任,是我们选择回来的最大动力,和家里比起来,这里有2000多名各族群众,我们工作没有干好,却得到了那么高的荣誉,他们现在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再为他们做点事。”

“那父母呢?”

“我们抽空再回去看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想把他们接过来一起生活。”

朴实的话语里透露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他们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这种精神、这种品质,不正是新时代需要我们去大力传承和弘扬的吗?

微信图片_20211209182336


在昆仑山的这些日日夜夜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给予我灵感,让人感动,你都想或诗或文去呼唤他们、赞美他们、歌颂他们,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昆仑山的一代又一代军垦儿女们,他们用豪迈、坚恝、豁达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才推动了新时代屯垦戍边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张永进、常洪波夫妇就是这个新时代千千万万个军垦儿女代表中的一员。


昆仑山作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征程中,在推进兵团发展号角声中,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张永进、常洪波会不断涌现,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作者:杨方中 编辑: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