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内,夏天为游客讲述兵团故事(摄于2021年12月28日)。长孙磊磊 摄
人物简介
夏天,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讲解员。2018年,夏天放弃了乌鲁木齐市的工作,回到四十七团,成为一名讲解员。“我在四十七团老兵村长大,这里有我的根。”夏天说,讲好他们的故事,就是对老兵精神的延续。
奋斗故事
夏天,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她的外公是老兵王有义。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3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行军790公里,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挺进和田。此后,这些官兵就地转业,扎根大漠,屯垦戍边,把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脚下的土地。
2018年,夏天回到外公王有义、母亲王宗敏扎根一生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将老兵精神传承下去。
从城市回到团场,夏天的选择是无悔的。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讲好兵团故事,夏天潜下心来钻研讲解技巧,更是将自己代入进故事中的老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故事更生动、更鲜活。不仅如此,夏天还会在工作之余跟沙海老兵的家人聊天,挖掘一些书本上没有记载的、看似平淡却真实的细节。“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跟他们交流非常顺畅,也非常愉快。”夏天微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夏天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参观者的认可。前不久,一位女孩来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参观。夏天为她讲述沙海老兵行军790公里,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用一生执行一道命令的故事,女孩放声大哭。她说:“我来新疆工作半年了,特别想家。听到故事里的老兵,他们几乎一辈子没回过家,我既心疼又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
为了让更多的人聆听红色历史,感受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四十七团在2019年7月1日成立了老兵精神宣讲小分队。作为小分队的一员,夏天和其他宣讲员一起深入机关、部队、社区、学校,为大家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150余场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20年,老兵精神宣讲小分队被中宣部授予“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夏天在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讲解的场次达600余场。这几天,夏天和工作人员对馆内进行了重新布置,对纪念馆的软件进行了升级。夏天告诉记者,如今,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已被评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提起四十七团,夏天总会自豪地说:“对,就是那个出老兵的团场,一个能找回初心的地方。我愿意一直坚持下去,把沙海老兵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年愿景
“新的一年,我们计划对纪念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让游客参观时更方便、更舒适。同时,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让纪念馆的‘软实力’更上一层楼,希望纪念馆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审。”
作者: 编辑: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