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更有干劲,更有动力在沙漠边缘植树造绿,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昆玉持续增绿添彩。”10月31日,刘传新对记者说。
当天,刘传新正在位于昆玉市铁北区的玉泉街绿化项目施工现场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小品建筑安装。作为该项目施工方主要负责人,刘传新从前期的土方工程、园路场地铺装到绿化、灌溉工程,全程在现场指导施工,严格把关。
在已经完工的路面,新栽种的树木长势旺盛,绿油油的草坪让人赏心悦目,盛开的各色鲜花惹得路人争相拍照。“这里栽种了有一万多株树木,几十种花卉,树木使用的是滴灌,草坪和鲜花使用的是喷灌,现在这个季节,一般一个星期左右浇一次水,草坪每隔半个月修剪一次,保持美观的同时能抑制杂草的入侵,要把这些花草树木精心呵护好,为昆玉增加一处新的绿色空间。”刘传新说。
刘传新从事绿化行业已有二十多年,先后在阿克苏、喀什等多个地方参与绿化建设,对在南疆地区种树所需的水质、土壤以及选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8年刘传新来到第十四师昆玉市进行绿化项目建设,一路见证着昆玉市从建市之初的不毛之地发展成现在的沙漠绿洲。
谈起刚到昆玉市开展绿化工作的情形,刘传新仍历历在目。“2018年刚来那会,这里风沙还是比较大的,有时候一场沙尘暴袭来,几米开外什么都看不清,啥也干不成。”刘传新说。
昆玉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开垦之初很多地方都是戈壁荒滩,土壤盐碱性大,地下通常是结了一层厚厚的盐板层,不透水,想要种树,必须先把盐板层挖透,树木才能成活。一个树坑要挖1.5米到2米深,是在普通地方种树挖坑深度的两倍之多,为种树增加了极大的工程量。
种树的黄金期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把树苗全部种下去。为了抢抓时机,刘传新便带着工人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干。通常是白天忙着打点、放线、挖坑、换填土,晚上接着栽植,经常是干到凌晨三四点钟,累了就在车上睡上几个小时,天亮了又继续干。
在昆玉市玉都大街道路两旁,一排排法桐高大挺拔,夏季郁郁葱葱,为路过的行人撒下片片浓阴,秋季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的秋色。这些法桐便是刘传新2018年完成的绿化项目之一。
“当时种这300棵法国梧桐时,我们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树都是晚上摸黑栽种的,那时真叫一个累呀。”如今看着枝繁叶茂的法桐,刘传新倍感欣慰,当初的辛苦也都觉得十分值得。
在南疆种树,不仅考验技术,也考验人的耐力。“我2018年来到昆玉市做绿化的时候,那时在昆玉承包绿化工程的公司有上十家,后来因为技术不过关等种种原因,很多公司都被淘汰了,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四年间,刘传新参与的绿化项目大大小小有十四五个,经他参与的每个绿化项目,也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变成一片片绿色播洒在昆玉市每个角落。
“315国道防护林、昆玉中学绿化,昆玉河绿化……”说起自己参与建设的绿化项目,刘传新如数家珍。
“我们当初接手昆玉中学绿化项目的时候,学校只有几棵香花槐和长枝榆,经过前期的种树和后期养护,学校现在已经是绿树成荫了,学生们也有了一个更美好的学习环境。”看着城市一点点变绿,刘传新倍感自豪。
如今,经过6年多的建设,昆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29.2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0%,“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沙漠边缘种树造绿,我深知其中的艰难和不易,四年间,我参与了昆玉市的建设,也见证了昆玉市的发展,也深刻感受到了师市领导对建设绿色昆玉的决心和力度,未来我还会继续在这里做好每一个绿化项目,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昆玉贡献力量。”刘传新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小霞)
作者:高小霞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