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样 | 舒万福:倾情守护二十载 关爱老人显担当
前不久,第十四师四十七团敬老院原院长舒万福被评为2022年“孝老爱亲兵团好人”。得知这一消息,舒万福有些腼腆地说:“照顾敬老院的老人是我的工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实在是受之有愧!”
1982年,22岁的舒万福退伍后回到家乡四十七团工作,他做事踏实认真、热心上进, 1998年舒万福被调到四十七团老干所任所长。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对相关政策不熟悉,对老干部们提出的困难不能马上解决,刚开始舒万福觉得很吃力,但他边干边学,很快熟练掌握了与老干部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解答问题咨询、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
了解到很多老干部喜欢看报纸,舒万福每周挨家挨户为老干部们送2次报纸,在送报纸时,他还会进屋查看老人家中的水、电、燃气设施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陪他们聊天解闷。知道老干部们生活单调沉闷,除非天气原因,舒万福每天傍晚都会抽出2个小时,组织大家跳舞,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
2013年,四十七团在北京援疆资金的帮扶下建立了敬老院,多名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住进了敬老院,舒万福又担任起敬老院院长一职,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
“他们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一样,过去吃了很多苦,我有责任照顾好他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舒万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岁。老人中有的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有的老伴离世,子女不在身边。他们不仅生活上需要人照顾,内心也十分孤单,需要人陪伴。为照顾好老人,舒万福制订了一整套工作制度,每天早晚必须检查每一位老人的房间,及时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不论白天还是深夜,老人只要有困难,他随叫随到。
2014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晚上,刚刚睡下的舒万福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小舒,快来,我老伴尿血,快来帮帮我。”舒万福急忙起床,开门一看,“沙海老兵”汪怀德的老伴正焦急地在门口等他。舒万福立即骑上三轮车将汪怀德送往团场医院。此时汪怀德因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在得知团场医院没有充足的备用血浆后,舒万福又立刻联系车辆,将汪怀德送往和田地区医院。老人住院需先交住院费,但他的子女均在外地,老伴一时又无法凑齐费用,舒万福二话没说拿出准备购买年货的钱,为老人垫付了费用。
在汪怀德住院期间,舒万福跑前跑后为他端饭送水,悉心照料,直到老人痊愈出院。对此,汪怀德夫妇感激不已。
半夜去医院为老人买药、送老人去医院看病,这些在舒万福工作时经常遇到,他从未有半句怨言。而日常在敬老院,为老人洗脸擦身、端换尿盆也是他经常做的工作。他熟练而又认真的样子,时常让来探望老人的家属误以为他是哪位老人的儿子。
因工作业绩突出,舒万福先后荣获“兵团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称号。(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小霞)
作者: 高小霞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