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袁关正:我在南疆当枣农

来源:皮山农场     点击量:780   发布:2022-12-30
分享到

一年一度的南疆红枣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这个人口3万多一点的南疆小镇,有枣地6.7万亩,是新疆所有红枣产区的一个缩影。12月28日,笔者在农场随机选了一户枣农进行了采访。

袁关正,贵州毕节金沙人,现年42岁。当了5年西藏兵的他,退伍后在老家干了3年村长。家里有3个小孩,最大的一个读高中,两个读小学。

谈到为什么来南疆,他笑着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当了5年西藏兵的缘故,对祖国边陲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牵挂,2021年,他们举家来到皮山农场。

到了农场后,夫妻二人从环割、抹芽、浇水、施肥、锄草等从头开始学习种红枣,一年下来,已是地地道道的南疆枣农了。其间,也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晚,连队通知放水灌地,袁关正在地里检查喷头是否正常工作,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走不动了,仔细一看,发觉身上的雨衣因为沾水,结果被冻住了。

微信图片_20221230101743

(图为袁关正夫妇正在给红枣装袋。皮山农场通讯员 张元龙摄)

今年,夫妻二人通过辛勤的劳作,收了8吨左右枣子,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红枣市场并不景气,收入还是个未知数,好在全家有生活补助,总算是生活无忧。袁关正说,皮山农场对发展红枣产业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不但积极组织抓好各个生产环节,还多次联系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年来,袁关正说,最大的收获是熟悉了当地环境,熟悉了当地的生产环节。

谈到感想及将来的打算,他说,自己首先是一个退伍军人,随时听从祖国维稳戍边的召唤,其次才是经营好自家的24亩枣地,同时,随着自己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多种经营,争取更多收入。

据了解,在农场,像袁关正这样以退伍军人的身份来农场的“枣农”,是当地较有代表性的职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的,除了大枣,除了他们的工作,还有一份外人看不见,他们自己也很少说的东西,那就是军人对祖国边陲的爱和责任。

图文:张元龙

作者:张元龙 编辑: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