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时节,位于十四师四十七团一连的梭梭田里,成片的梭梭渐渐吐出了嫩芽,上千亩肉苁蓉迎来大丰收。
当下正值肉苁蓉收获期,吸引了不少四十七团及周边乡镇的群众纷纷加入采挖队伍,利用农闲时间赚钱。墨玉县喀尔赛镇村民阿布力克木·加帕尔也是采挖队伍的一员,只见他手脚麻利地挖开黄沙,一根根通体乳白长着“鳞片”的肉苁蓉露了出来,等挖至根部后,他小心翼翼地将整条肉苁蓉采下,堆放在沙垄上。这段时间,他和妻子麦苏伊·依敏两人每天都会过来采挖肉苁蓉,收入相当可观。“我在这一天可以挣500块钱,和老婆两个人能挣1000快钱。这里的老板人很好,当天的工资当天就发下来了,我很高兴。”阿布力克木·加帕尔说。
四十七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连种植田被沙漠环绕包围,且土地为沙化土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四十七团将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防沙、 治沙、用沙的可循环模式。近年来,四十七团党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吸纳2家企业落户一连,重点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梭梭林嫁接肉苁蓉、板蓝根、油蟠桃等沙产业,走出一条让沙漠增绿,让资源增值,让企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肉苁蓉俗称“大芸”,是多年生草本珍稀植物,素有“植物之王”“沙漠人参”之美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种植肉苁蓉既有利于治理沙漠化和盐碱地,又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皖新中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份落户四十七团一连,该公司承包了1350亩地种植了梭梭,通过在梭梭下套种肉苁蓉,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皖新中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权告诉说到:“我们公司是在2021年3月份来到四十七团一连,种植了1350亩肉苁蓉,年产量大概在260吨左右,经济效益能达到200多万元。”如今,在四十七团一连,肉苁蓉、板蓝根、油蟠桃等经济作物越来越多样化。今年,该连队计划引进黄芪、芍药、金银花等10余种中草药试种,打造四十七团中草药种植园示范连名片,进一步提高沙地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作者:长孙磊磊 编辑: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