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安居乐业。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在民生援疆领域持续发力,通过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便民服务大厅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四十七团居民饮水水质、提升职工群众办事体验。
这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设备间就是四十七团居民日常饮用水来源处理的核心所在地。全团4000多名居民日常饮用、做饭用的水在这里经过8道工序的处理,输送到千家万户。
四十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包正良说:“现在这个水厂是通过去购买设备,然后进行一个过滤,过滤完之后,通往职工家里面进行饮用,我们通过找第三方对水进行一个水质检测,检测结果都是符合国家的饮用标准。”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十四师四十七团,一直以来,生活饮用水含盐、含碱比较高,加之,原有水厂水处理工艺简单,设施简陋且缺少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消毒设备,饮用水池也仅有200立方米,饮水安全隐患,一直困扰着团镇居民。
四十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包正良说:“以前四十七团水的话,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然后初步就是大概一个消毒,消毒之后,然后直接就是居民饮用,因为盐碱分比较高,对人体的伤害可能就是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刘玉蓉是四十七团土生土长的居民,以前家里烧水做饭,锅底总有一层白色水垢沉淀物,喝的水也总带一种“自来咸”。
四十七团居民刘玉蓉说:“以前烧水的话水壶的水垢特别厚,我们都不太喝特别咸,因为有的人说胆结石,好像是跟水质有关,我们也不知道,反正都是这样说的。”
为了让团场职工群众喝上干净、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去年年底,在北京市及朝阳区的援助下,先后投入近600万元对原有水厂进行改造。新建1座400立方米清水池,购置1套日处理能力1200立方米的净水设备,通过多介质过滤器、纳滤系统,对源头水进行净化,使得出厂后水质能达到纯净水级别,有效提升团场职工群众的生活用水品质。
四十七团居民刘玉蓉说:“现在装了净化水之后,左右邻居都说水质比以前都改善了好多 ,不像以前接上水还要沉淀一会儿,现在不用现接现用了,喝着也比较放心了。”
近两年来,北京朝阳区先后援建四十七团8个民生项目,总投资1300余万元,涉及团镇居民饮用水工程改造、老兵精神文化设施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项目,民生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四十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包正良说:“这些项目的实施: 一是继承和弘扬了老兵精神,二是为职工群众提供了安全的饮用水,三是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
记 者:十四师记者站 李亚军 四十七团 牛慧芳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