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精神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一) 老兵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未完待续)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117   发布:2024-05-29
分享到

第一节 老兵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

        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影响下的产物。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都会影响着人们。 ① 由此可看出,精神文化的创造和生成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承接并扎根在历史之中。某种精神现象的产生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 ②老兵精神作为兵团干部职工共同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产生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军队精神和党的屯垦戍边思想。

一 、 中华民族精神的哺育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在成长、发展、完善等过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在漫长曲折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使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生生不息,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展示的充满活力的思想、高尚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① 这些优秀品质在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的进程中进一步传承发展,构成了老兵精神形成的深厚文化土壤。

(一)老兵精神是爱国主义传统的升华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根植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辉煌的历史血脉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五千多年的中华史,在民族精神的深处,始终萦绕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形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它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也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军垦战士,是生成老兵精神的最直接的精神源泉。面对外族的入侵,奋起抵抗是爱国;长期工作生活在艰苦边疆,历经各种艰难困苦,默默无闻地建设边疆和为国家守卫疆土,也是一种爱国。沙海老兵用自己几十年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实践,把爱国主义的内容具体化了,他们的实践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最

好诠释。

(二)老兵精神是对团结统一、勤劳勇敢光荣传统的继承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共同的民族心理。中华民族天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具有强烈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动力。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天性。中华民族历来是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而团结统一在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存续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斗争中,我们的祖先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古代文明,也铸就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这种勤劳勇敢、不惧强御的传统使军垦战士们在南疆屯垦戍边实践中表现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

(三)老兵精神是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品质的弘扬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正是依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不仅没有沉没,反而一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数千年来岿然不倒。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虽然屡遭外国列强的欺凌和蹂躏,但没有一蹶不振,主要就是中华民族本着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为己任,始终没有因困难而退缩而踯躅不前。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其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老兵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有益的滋养。

        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滋养培育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成为老兵精神的重要来源,是老兵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作者:文联 编辑: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