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精神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三):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理论指导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444   发布:2024-06-13
分享到

三、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理论指导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治理边疆的重要国策。2014年 习近平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历史上,从秦始皇时代后的各个朝代 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区的屯垦活动,从汉武帝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田地区的屯垦始于汉朝,东汉建初五年(80),东汉王朝以徐幹为假司马,至于田屯田,掀开了和田地区历史上屯田的第一页。后在唐、元、清三个朝代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党 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创 立并不断发展完善了党的屯垦戍边思想。在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指导 下,党在各个时期的屯垦实践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对开发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 年 10 月 12 日,王震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军进疆。和平解放后的新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尽快解决以吃穿为主的财政经济困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12月28日,彭德怀在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汇报新疆情况时说,现新疆部队及地方行政人员有24万多人,本身财政只能解决30%左右,70%以上须靠中央帮助,同时新疆内外贸易不通,经济异常萧条,市场日用品特别缺乏,粮食供应紧张。因此,如何解决驻疆军队和行政人员的吃穿问题首先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1949 年 12 月 25 日,毛泽东主席签发《军委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示》,明确地提出了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必须参加生产的问题。根据中央精 神,1950年 1月,王震在新疆财经委员会上作 《关于新疆军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时指出:“驻疆部队一面守卫祖国边防,警卫新疆全境,肃清土匪特务,严防间谍和反革命分子的阴谋破坏;一方面从事生产建设,克服财政困难,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为此,首先要发展农业生产,依靠全体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就地取得生活资料。”军队的大规模生产运动, 不仅解决了20多万人吃穿的燃眉之急,也对稳定新疆经济、减轻各 族人民的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怎样让这支部队扎根边疆,长期 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巩固边疆服务,就成为当时的党中央和新疆军 区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1951年 2月,王震在六军党代会上作报 告时说:“彭德怀同志要求我们‘建国立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远戍边疆的国防军就必须肩负武器,手持(生产)工具,为保卫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永远驻扎下来。因此就不能不转为劳动军状态。

        1951年 12月,王震在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提出:“军队除担 负警备任务外,集中屯垦,经营大农场。”“根据驻新疆军队执行屯垦任务与李富春关于培养生产技术干部的指示”,新疆部队将建立农 学院和工业学校,以培训生产技术干部。随后,毛泽东在给王震的 批复中充分肯定了新疆军区的做法。这反映出当时党中央在要求驻疆军队要准备长期在新疆执行屯垦戍边任务的基础上,对具体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已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驻疆10万将士发布“军队转业令”, 指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 队”,同时也将是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正是这道富有激情和诗意的命令,使大批生产建设部队在 亘古荒原戈壁掀起了屯垦戍边的高潮。 

        在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下,20世纪50—60年代,老兵们 所在的四十七团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各项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和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1960年,昆仑农场(四十七团前身)荣获中央农垦部奖状,同年荣获自治区地方国营农场“红旗农场”光荣称号。 1965年6月2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自治区主席赛福鼎,兵团政委张仲瀚、副司令员丁盛,和田地委书记、行署专员等领导来场(当时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第四管理处昆 仑农场)检查指导工作,对农场建设提出指导意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领导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农垦战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继续坚定屯垦戍边的决心和信心起到重要激励作用。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兵团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四十七团的 各项事业也严重受挫,农林业生产停滞,经济损失较大。1975 年 3 月,中央决定撤销兵团,成立新疆农垦总局,统一管理新疆的农垦 事业,并要求农垦职工“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作出更大的贡献”。但兵团撤销后因原有的一套完整的体制被打乱,使其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 屯垦戍边能力大打折扣,不利于新疆的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后,撤销兵团的弊端更为明显地凸显出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加快新疆发展的任务进一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同时,新疆的区情和地理位置特殊,外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带来的周边国际形势的变化,内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使 得新疆的稳定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效维护 新疆稳定和促进新疆发展,1981 年,党中央指派王震照管新疆工作。为此,王震先后于1981年的1月、2月、5月连续三次到新疆考察与指导工作。6月 30日,王震给邓小平写信建议恢复兵团。1981年7月1日,邓小平在王震建议恢复兵团的信上批示:“请王震同志 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做一系 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①8月,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等人到新疆视察工作,实地了解新疆稳定和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恢复兵团和加强兵团工作的讲 话,他不仅明确提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 确有必要。”而且,结合新疆的实际,在全国进行改革,探索党政分 开、政企分开的大环境下,明确指出兵团的“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9月22日,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给中央写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建议恢复兵团体制。报告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恢复新疆兵团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巩固国防,二是有利于加快新疆发展,三是有利于 加强民族团结。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 合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生产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兵团要实行企业管理,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整顿和发展各项生产事业,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大力兴修水利、灌溉和水力发电,大力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搞好农业机械化,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民兵武装值班连队的军事建设,搞好边防。”①1982 年 4 月,和田地区农垦局归属兵团建制,称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四十七团亦随之重新归兵团建制。

        在新时期,党中央高度关注兵团的发展。江泽民、胡锦涛等中 央领导先后视察兵团,并就兵团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1990 年 8 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石河子时指出:“毛主席曾经要求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既是生产队,又是工作队和战斗队。后来,正如王恩茂同志所介绍的,大家把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建设的作用;二是保卫边防的作用;三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四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三个队也好,四个作用也好,都说明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江泽民还从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出发,指出历代中央政府都把实行屯垦 戍边作为开发新疆、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国策。特别强调指出,在 我国改革开放顺利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外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渗透、颠覆和分裂的图谋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形势越好,敌对势力就越会加紧破坏活动。在新疆的这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中,兵团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他任何组织形式都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兵 团就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国家的大局来理解和认识加强兵团工作的重要性。

        1998年7月,江泽民在考察兵团工作时再次指出:“加强兵团工作,特别是支持兵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是中央从治国安邦的长远策略的角度考虑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央更好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 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兵团在新疆所起的作用,江泽民明确提出要把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放到边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中加以考察。 当然,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出兵团在稳定和发展新疆中的作用,江泽民明确要求兵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屯垦戍边实力。”

       2006年9月,胡锦涛在视察新疆时,进一步提出:新形势新任务对兵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兵团的同志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新疆时指出,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党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支持兵团发挥好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老兵精神的形成 与发展离不开党的屯垦戍边理论的指导。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全局,准确认识到加强兵团屯垦戍边的重要性,不断明确兵团的任务,肯定兵团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兵团,指引兵团前进方向,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屯垦戍边思想,引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可以说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屯垦戍边理论的指导,兵团屯垦戍边进程中出现的每一项精神成果,都是以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是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是生成老兵精神最深刻最本质的理论来源

作者:文联 编辑: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