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70年·记忆(组诗)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341   发布:2024-08-12
分享到

兵团70年·记忆(组诗)

作者:杨方中

屯垦老兵

脱下戎装换农装,卸下刀枪扶农墒。

亘古荒原种出爱,绿满荒野粮满仓。

连队条田

一镐一锄热血浸,一陇一苗汗水成。

稼禾铺到晚霞边,白杨列队作哨兵。微信图片_20240808113833

连队住房

一字排开像列阵,前园后圈耳目新。

三家民族两家汉,民族融合一家亲。

连队职工

是农能种粮满仓,是兵铁甲稳四方。

只要祖国有需要,人若界碑不换防。

连队地窝子

似洞非洞可栖身,似房非房能纳亲。

一腔热血洒漠野,屯垦戍边启新程。

微信图片_20240808113843

连队涝坝

四四方方一块塘,引来雪水浇梦想。

一天垦荒收工后,挑担夕阳再回房。

连队棉田

盐碱地里种出棉,苏联专家也枉然。

秋来棉桃开口笑,恰似银河落凡间。

微信图片_20240808113851

砍土镘

圆圆脑袋纤细身,垦荒种地能量深。

多少沙丘多少沟,被它平成地万顷。

滴灌带

黒黒管子铺四方,水肥一起灌进肠。

浇水只须一按纽,作物增收有保障。

军垦老物件棉大衣

一件大衣挂馆中,布皱色腿独袋缝。

孩问口袋装什么,我说能放很多梦。

202488日于昆玉

注:①指屯垦戍边初期,为解决人畜用水问题,军垦战士在地势较低地方修建的畜水设施,每天的饮用水就是从涝坝提取回家。②在屯垦戍边初期,南疆的军垦战士们开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盐碱重,不能种植棉花,被苏联专家判了死刑。但是战士们不信邪,通过土壤改良,硬是在盐碱地里种出了棉花,而且还获得了高产。③指创业初期,为了节省开支,把钱用来发展新疆工业,军垦战士们的服装便省去了帽子的帽沿、衣服的口袋等,用省下的钱办起了各种工业企业,为新疆工业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作者:文联 编辑: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