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看今朝丨扎根沙漠 种出致富“红果果”
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举办的“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展现当年三五九旅进疆沿线各省区自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的巨大变化,记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砥砺奋进70载的壮丽历程。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一片片枣树满园馨香,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城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崛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便在其中。
二二四团筹建于2002年4月,位处风沙前沿,曾经的这里,放眼望去,皆是沙丘、荒滩、盐碱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引领沙地枣业发展。
走进初心枣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值枣子生长期,果肉饱满,成串的果实压弯枝头,或成排,或成片,或成林,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望着一颗颗枣,二二四团职工刘福春脸上流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这儿以前是原始沙包,红枣喜欢干旱的生长环境,因为光照时间和无霜期都比较长,而且使用了昆仑山的雪水浇灌,所以比原产地的口感和品质更好。干枣亩产600公斤,最贵的时候曾经卖出过100多元一公斤……”刘福春指着身旁挂满果实的果树,说起现在的生活滔滔不绝。
沙漠中种植红枣,其艰难远超想象。
刚到这里的时候,刘福春根本不相信这批枣树苗能存活下来——因为每隔一周都会接受一次沙尘暴的考验。他说:“风沙大得能把人吃喽,别说种树,人睡的帐篷都能被吹跑了。”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二二四团改良种植方法,并在枣园四周建起防护林,有效抵御了风沙侵袭,确保了枣树茁壮成长。最终,枣树还是在呵护中存活下来,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越长越大,枣树的根在沙漠里越扎越深,果子也越来越大。
刘福春看着成长了20年的枣树,像见到孩子一般亲。“我对枣树亲,它们给我的回报也多。我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枣树给的。”等到10月底,大枣将变绿为红,并陆续上市,想到这些,刘福春笑了……
“今年的大枣还有预计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下来了,大家可以先看看我们新疆的其他特色产品……”在二二四团八连,“红枣西施”张银银正通过抖音直播,向天南地北的粉丝推荐新疆好物。
多年前,二二四团八连职工张银银,忙碌在自家的50亩枣园,但因为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丰收却不增收。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型电商兴起,张银银发现了增收新机遇,走上了直播道路。
她记得在2021年的一次直播中,她将镜头对准自家枣园,面对没有树叶,只有密密麻麻干枣的场景,直播间在3小时就涌入3万多名网友。张银银从此掌握“流量密码”,将直播间搬到枣园,并开通网上店铺。自此,她将带土红枣卖向千家万户。
“带土的红枣因为没有任何清洗加工,让网友感到非常放心。”张银银说,“现在,我一个人的直播间一年就能卖出400吨红枣。”通常情况下,她一两场直播就能卖完自家50亩土地的30吨红枣。因此,她除了售卖自家红枣,还帮其他种植户销售,并往返于新疆大地,将自己的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在为新疆农产品寻找出路的同时赚取佣金。
张银银的成功经验激发了当地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带动了更多人投入电商直播行业。截至目前,二二四团电商孵化平台已累计培训多次,培养了包括张银银在内的众多优秀电商人才。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当地红枣等农产品的销售量显著提升,2023年红枣电商销售量就达到了4000余吨,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二二四团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已成为主导产业,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2023年产干枣8万吨,产值达17.53亿元。同时,二二四团依托万亩红枣资源,通过举办枣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挖掘红枣文化内涵,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