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回忆《筑梦昆仑》连载中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30   发布:2024-10-29
分享到

 

朋友的回忆

为什么会选择去兵团工作石立平告诉我,他们在部队待了人年,对部队有深厚的感情。兵团和部队相似,有部队作风和传统,他们在部队时就去过十四师47团老兵纪念馆,知道十四师前身是一支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1949年这支部队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了和田,从此扎根在和田,屯垦戍边,为和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所以,他们来兵团十四师工作,有种像是到了家的感觉

皮山农场是十四师昆玉市下辖的五个团场之一,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第十四师昆玉市以西96千米处,与皮山县接壤,场域面积约345平方千米,以种植红枣为主。皮山农场始建于 1955年,当时名为皮山县示范农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隶属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管辖,2012年更名为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2016年更名为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20199月昆玉市昆泉镇挂牌成立,201912月经兵团批准脱贫摘帽。

农场总人口3万余人,维吾尔族人口占96%,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国家级特困团场。

岳敏刚到皮山农场时分到了4连,任副指导员,后来到了农场机关政工办任副科长,负责党建业务等工作。

皮山农场文体广电中心记者李晓燕,毕业于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她就是岳敏去甘肃招聘人才时招聘过来的。她第一次见到岳敏是在20143月甘肃农大的招聘会上,热情阳光的岳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岳敏说,十四师相对于其他师是偏远了些,但是即将成立昆玉市,发展前景非常好,能给他们(李晓燕和她的男朋友张树良)提供很好的工作岗位,让两个人稳定下来,在十四师成家立业。两个人双双被招聘到十四师,李晓燕分到了当时的皮山农场电视台任记者,张树良被分到了皮山农场2连任副连长。

李晓燕说,刚来皮山农场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一周有近一半时间在岳敏家吃饭。岳敏是个做饭的高手,酱水面、炒菜、火锅,什么都会做,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又快乐的时光。

当年与岳敏一起在党建办工作的同志现在都调离了原岗位,几经辗转,我找到了现在在克拉玛依工作的叶毛毛同志,他和岳敏既是同事又是同乡,还是邻居,以下是他对岳敏的回忆。

记得那是201211月的一天,农场秋收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那年红枣收成好,收购红枣的客商‘云集’。为了加快秋收进度、抢抓‘机遇’,保证红枣能卖个好价格,让职工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场党委号召机关干部都下连队和职工一起收红枣。但时逢年底,各科室业务量都很大,响应号召下连队的干部难以满足秋收工作需要。得知这个情况后,当时在场机关工作的岳敏克服家庭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主动请缨到秋收任务最重的5连去帮忙,并积极动员同批参加工作的20余名复转军人投身到繁忙的秋收工作中去,团结带领连队干部职工圆满完成了场党委交办的秋收工作任务,彰显了一名退伍军人善于攻坚、甘于奉献的精神底色。

“第十四师皮山农场是兵团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民汉比例一度高达99: 1,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事关农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20135月的一天,我记得当时农场风沙刮得很大,整个天空灰蒙蒙一片,能见度很低,突然后面传来‘咣咚’几声,我意识到肯定是出车祸了,我回过头,看到岳敏从摩托车后座下来,抱起了不远处因两辆‘板板车’相撞而受伤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正飞快地向我跑来,一边跑一边喊‘我们快去医院、救人要紧'。在医院里,我看他时而交费、时而拿药、时而用他那‘蹩脚’的维吾尔语安慰受伤的小姑娘。将小姑娘安顿好并确定她没有生命危险后,他脸上才露出了如释重负般的微笑,那一刻我恍然觉得他们就像是真的父女俩。当我们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已经夜星高悬,在淡淡的月光的映照下,我突然觉得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如今,当我走在农场路边,听到一声声稚嫩的标准的普通话‘叔叔,你好!’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我眼里满是当初岳敏跳车救人的婆娑场景。

仔细想来,从认识岳敏到现在已经快12年了,每次想起他的时候,‘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总是萦绕耳畔,久难挥去。2012年的农场交通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想要去皮山县城,除了比较‘紧俏’的大巴车,对于我们这些刚从部队转业或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到县城乘坐每次一人两元的‘板板车’也是比较划算的选择。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不是那次在去皮山县城的路上帮助村民抢修水渠,也许他就不会落下一下雨腰就疼的毛病。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和岳敏乘坐‘板板车’到皮山县城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板板车’行驶到固玛镇的时候,一片嘈杂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放眼望去,有几个人聚集在水渠边又喊又叫。‘去看看吧,看看有什么我们能做的。’还没等我接话,他已经跳下车跑了过去。我们走近才知道,原来是刚下过雨,山上的水猛地流下来,把水渠冲坏了,尽管附近的村民搬来了很多沙袋之类的东西,但是因为大多数人年纪都比较大,又没有防洪经验,只能看着,干着急,了解清楚状况后,岳敏一股脑儿地把随身携带的东西往我手里一塞,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嘴里还说了一句‘别跟我抢,我是党员我先上’。经过40多分钟的抢修,被水冲垮的水渠终于被修复了。看着半躺在地上还在喘着粗气的岳敏,我说刚才水那么大那么急,你也真敢跳,值得吗?他看着我郑重地说:‘面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没有什么值不值得,那一刻反正必须有人得跳,我是党员我先上。’正是因为那次抢修水渠,他在水里泡了近1个小时,落下了风湿的老毛病,每当下雨或阴天的时候就痛得直打哆嗦,看着让人心疼不已。现在我一直在想,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如果岳敏他还健在,也许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说出那句‘我是党员我先上’。

“总之,与岳敏同志一起工作的6年里,他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他的忠诚无私、他的果断刚毅、他的坦荡豪迈、他的英勇无畏就像一座充满凝聚力的磁场,把你、把我、把他,把很多心中有梦的年轻人聚拢在一起,大家一起在茫茫戈壁艰苦奋斗、无畏拼搏,在努力践行初心使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为党的脱贫攻坚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鞠躬尽瘁。打开尘封三载的记忆,把岳敏同志浩如繁星且满是正能量的事迹忆撰一二,唯盼能有撰写岳敏长兄生平的书作问世,让我们这些思他念他惜他的知己好友以求慰藉,亦可让后辈追思缅怀并向他学习。

 

作者:文联 编辑: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