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思路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9连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连队发展的新路子。
针对连队以种植红枣为主的现状,岳敏提出,把现有的红枣地纳入农场提质增效范围,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立养殖社等多个合作社抱团增收,积极组织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等,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皮山农场9连现任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李勇说:“岳敏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从连队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民生的需要来考虑的。他的妻子在皮山农场财政局上班,工作也很忙,两个人顾不上孩子,他就把两个女儿送回甘肃老家让父母照看。他带病坚持工作,有时吊瓶吊在了办公室,吊在了工地上,始终不耽误工作。"
在岳敏的努力下,连队1336.01亩红枣种植地纳入农场提质增效范围,验收达标的每亩地可补助950元,这个“惠民工程”涉及到大大小小810块地、458户家庭,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他发动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全连成立了“玖牧源养殖合作社”“玖牧泉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等四个合作社,抱团增收效果进一步显现。特别是玖牧源养殖合作社,自创办以来,一直在帮助老百姓发展红枣产业、畜牧养殖业。老百姓将红枣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管理、采收、加工、销售,同时吸纳老百姓发展畜牧养殖,经过几年的奋斗,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15到20只羊,有些家庭还有5到10头骆驼。2020年合作社销售额900余万元,实现利润 280余万元,入股的老百姓最高分红33万元,最低分红5万元。
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是一条捷径,但是9连在工作对接、业务联系、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阿克苏、库尔勒、喀什等地到处是岳敏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年春耕春播、秋收时节,他亲自组织职工群众赴地方务工,参加当地春耕生产、秋收拾花等劳动。和田的劳务市场、皮山县的建筑工地、十四师皮墨工业园区也是岳敏去过最多的地方。此外,他还委托战友的战友、朋友的朋友帮助职工找工作,拓门路。据杜鹏回忆,自己辞职后到了物业公司,之后还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岳敏经常和杜鹏说起9连职工的就业问题,先后有10多位连队职工在他那里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岳敏每年组织的外出务工人数都在230人以上,最多时达到400余人,每年增加的总收入达到了300万元以上。
在务工的过程中,岳敏发现职工技能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就在连队办起了职工技能培训班,让每名职工至少掌握1至2门技术。前后共举办了56期培训班,共有7000余人次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职工的就业实力不断提升,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为了在连队营造“人人学技术、家家有标兵”的良好氛围,岳敏每年召开致富表彰大会,对外出务工人员和种植养殖能手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勤劳致富的带头人,鼓舞了群众致富的信心,激发了群众向往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正如岳敏在笔记本上扉页上写的“相信职工群众、帮助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为了职工群众、幸福职工群众”一样,9连在他的带领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到两年时间就彻底甩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帽子,成为了第十四师昆玉市的“先进基层党支部”。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