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娘布阿西·阿不力孜
那是2019年的一个春天,杨柳吐绿,桃李竞放,皮山农场恩泽小区内一片春意盎然。
绿树红花映衬下,一对母子正在聊天。母亲身穿红色连衣裙,拉着儿子的手说笑不停。儿子则挽着母亲的手, 一边交谈,一边盯着母亲的手腕,像是发现了什么。只见他轻轻托起母亲的手,卸下手腕上的表,像是在校正时间,然后认真地擦拭了一会儿表带,又托起母亲的手,轻轻把表戴了上去。母亲满脸微笑地看着儿子,一脸幸福。两个人交谈了很长时间,母亲时而欢笑,时而盯着儿子看,整个画面温馨感人。
这对母子,就是岳敏和她的干娘布阿西·阿不力孜。
岳敏有两个娘:一个是自己的亲娘,在甘肃老家;一个是维吾尔族干娘,一位连队的留守老人。
60多岁的维吾尔族大娘布阿西·阿不力孜因儿子长年不在身边,无依无靠。2014年4月,岳敏通过走访得知老人没有户口,一直没领上低保金,就带着她去公安局落了户,给老人办了低保。他主动与老人结成了亲戚,亲切地叫她娘,他的妻子跟着他叫娘,两个女儿则叫老人为奶奶。他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帮助她解决生活问题。老人家不懂汉语,也不知道如何在银行取款机上取钱,就让岳敏保管自己的低保卡,定期帮她取生活费。
岳敏去世后,当连队干部将老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递到老人手中时,老人的两行热泪忍不住从脸颊上滑了下来:“我的儿子走了,以后我没有亲人了!”岳敏生前最惦记的干娘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和田,曾和她商量好了,下次回甘肃陇西探亲的时候带上她,一起去见见自己的父母,而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9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胡宝华说:“岳书记不仅是党支部的带头人,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带头人。”在生活中,他和各族职工群众打成一片,永远是群众的“巴郎子”;他真正做到了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和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从皮山农场电视台找到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是岳敏和妻子一起去看干娘的镜头。
夫妻俩提着一箱牛奶去看望干娘,妻子常霞霞和干娘亲切地拥抱,互相问好,岳敏则去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大家落座后开始聊天,夫妻俩问干娘身体如何、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老人则满脸笑容,一一作答。随后,岳敏拿出一件外衣给干娘穿上,说:“好看、好看。”老人则像孩子般露出开心的笑容。聊天过程中,岳敏又打开带来的牛奶,插上吸管后递给干娘一瓶,说:“以后要多喝牛奶,喝牛奶对身体有好处。”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整个房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我们再次找到布阿西·阿不力孜老人并说明来意时,老人哭了。“儿子自从离开以后,每次吃饭时眼前都是他的影子,没有人能够代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他……”老人反复说道。
是啊,没有人能够代替岳敏在这位老人心中的地位,或许,在她心里,岳敏这个汉族儿子对她的好将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甜蜜的回忆。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