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里的脱贫攻坚战《筑梦昆仑》连载中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22   发布:2025-01-27
分享到

大漠里的脱贫攻坚战

        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十四师昆玉市,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南疆和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脱贫攻坚难度巨大。所辖5团场中有2个深度贫困团场(225团、皮山农场),9个贫困连队(皮山农场1连、3连、4连、5连、8连。9连、10连,225团拉伊苏村、巴格托格拉克村),76730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皮山农场2791245人,2241556人,2254731770人)。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特殊关怀下,在北京援建和兄弟师市大力帮助下,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自治区、兵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认真做好扶贫对象精准确认和建档立卡,深入推进贫困团场和重点人员脱贫攻坚,贫困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围绕精准扶贫,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攻坚措施。完善党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坚持效果评价、奖罚分明,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完善贫困团场脱贫摘帽考核评估各项指标和退出机制,找准问题短板全力以赴攻克。制定精准扶贫到户补助,将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注重务实管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制定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精准扶贫补助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切实保障扶贫资金惠及贫困人口。坚持兵团脱贫与地方脱贫相互促进,助推地方6个村脱贫攻坚步伐。制定扶贫领域有关问题整改方案,聚焦师市扶贫开发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立整立改,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整改问题件件落实。

       夯实发展基础。20132017年扶贫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共计90项,总投资40.72亿元,其中上级资金17.96亿元,自筹资金22.76亿元。实施交通建设项目30项,总投资21.25亿元,提升团场公路等级、路网密度及通畅率。实施水利项目39项,总投资7.64亿元,包括现代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实施电力项目6项,总投资7600万元,推进团场农网改造升级。保障性住房项目15项,总投资11.07亿元,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强教育扶贫,统筹谋划、精准施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提升团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团场基本办学条件,新建综合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配套设施及看台等,完善中小学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

       就业扶贫。鼓励、引导和组织贫困户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季节性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包括一师阿拉尔市捡棉花,二师库尔勒市捡辣椒,十一师建工建筑工地打工,224团参与红枣捡拾和分拣,团场内部建筑工地务工。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新增环卫、绿化、门卫、园林、护林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扶持贫困人口就业。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素质培训4000余人次,累计投入资金621万元。设立项目资金115万元扶持少数民族就业困难青年创业。

       产业扶贫。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特色林果基地建设等各种农业项目,完善现有果园的水利基础配套,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按照少数民族职工“养殖偏好”,因地制宜发展脱贫效果显著的项目。鼓励特色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及分流干部创建专业合作社,兴办新型经营主体。以一牧场国家3A级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特色旅游业为依托,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利用各种补助资金和帮扶政策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2014-2017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3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7项。

       低保兜底。将符合低保条件,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低保救助资金累计投入4200万元。

       医疗救助。降低长期慢性病贫困户医疗费用实际支出,对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并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困难群体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投入454万元。

         此外,第十四师昆玉市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大力开展“九个一批”,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发展养殖业脱贫一批。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和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饲养驴、牛按每头800/年标准补助,羊按每头150/年标准补助,育肥羊按每头50/年标准补助,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扶持贫困人口1809人。

       发展林果业脱贫一批。对225团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出台每葡萄按1000元标准补贴的政策,引导贫困户做好房前屋后、路边土地有效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群众致富、环境美化,力争2019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扶持贫困人口362人。

       政策支持脱贫一批。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贫困户工资性收入,为有劳动能力但缺少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安置上岗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带动家庭成员稳定脱贫,扶持贫困人口461人。

       低保兜底脱贫一批。让所有贫困户按政策享受低保金,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扶持贫困人口1370人。

       医疗救助脱贫一批。降低贫困户医疗费用支出。对贫困户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仍有困难的,由民政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解决。扶持贫困人口209人。

       帮扶联营脱贫一批。发挥种植养殖大户、致富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有经营意愿但经营能力弱的贫困户,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帮扶联营脱贫。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大户和能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带动1户稳定脱贫奖励2000元。扶持贫困人口879人。

       劳务输出增收脱贫一批。有序组织贫困人口开展劳务输出,根据季节性用工需求,通过定期组织跨区域务工和辖区务工等形式,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组织贫困户去一师捡棉花、参与224团红枣捡拾和分级,利用23个月时间每人可增收8000~15000元不等。扶持贫困人口784人。

       外援帮扶脱贫一批。继续发挥好援疆帮扶作用,用好兵团联团定连帮户政策,落实好“访惠聚”驻连工作队脱贫责任,深化干部结对帮扶,通过多种外界力量全方位、多措施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帮扶措施,扶持贫困人口脱贫。扶持贫困人口328人。

       项目带动脱贫一批。充分发挥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带动和惠及作用,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落实扶贫“两免”小额信贷政策,使贫困户受益。扶持贫困人口1185人。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