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依苏,世界长寿之乡《筑梦昆仑》连载中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46   发布:2025-02-06
分享到

拉依苏,世界长寿之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昆玉市2251连(原为于田县拉依苏良种场),315国道、和若铁路、G3012高速路穿越全境,距于田方机场仅40公里,在第十四师5个团场中,铁路、公路、机场优势独,建团虽然晚,但起点高,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新疆拉依苏,著名的长寿之乡,与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广西的巴马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长寿之乡。

       拉依苏,维吾尔语,意为“浑浊的水”。1938年归于田县第五区管辖;1943年属于永昌乡管辖,1951年属于六区三乡管辖,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属于十月公社十二大队管辖;1969年称拉依苏大队,后改称拉依苏良种场。20165月新建第十四师昆玉市225团,拉依苏和昆仑种羊场、喀孜纳克开发区(也称“两场一区”)合并成立225团。201811日兵团正式接管以来,拉依苏划归1连建制。

       拉依苏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350米。气候温暖干燥,年平均降水量45.8毫米,年均气温11.6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5天至210天,一般风力3级,最大风力9级到10级。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463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65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红枣等农作物,而让拉依苏村民最为骄傲的是世界五大长寿区之一的闪亮招牌。

       自古新疆多长寿。新疆有首歌这样描述长寿的场景:“70岁的老汉健步如飞,80岁的老妈烹羊烤馕,90岁的夫妻成双成对……”相传在南疆地区有这样的真实场景:120岁的婆婆坐在门前,等100岁的儿媳妇从娘家回来,80岁的孙女一面穿针引线,一面自豪地说“我还年轻……”。

       1984年,世界长寿之乡考察团对拉依苏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后,把这一地区定为“世界第四大长寿乡”。当时拉依苏村有2543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7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6人,百岁老人有7人。拉依苏村也因此被世人所关注。

       传说600多年前,克里雅河每年都有洪水流入此地,因河水浑浊带来肥沃的泥土而得名。拉依苏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离村约5公里的地方,有上万个泉眼,泉水四季不停,在村外2公里处汇成圣泉湖,又通过一条条渠道流进村子。不管是湖边,还是泉眼边,都有不少古老的胡杨树、槐树、榆树,许多树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而和这些树喝着同样泉水的村民当中,也不乏百岁老人。

       这些长寿老人都有这样的特点:每天清晨鸡叫就起床,天黑就睡觉;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或不吃东西,每天都要干些农活。据和田地区有关部门测定,拉依苏村的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镁、锰、铁、锌、钙等,其中,锰元素为抗衰老元素,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几位老人也都认为,自己长寿的原因主要是水。他们觉得,胡杨是千年不死的长寿树种,从胡杨根底冒出来的泉水,喝了之后自然也会让人长寿了。

       人们常常用“和田的姑娘,喀什的小伙”来形容新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风土人情。最好吃的新疆瓜果在南疆。南疆瓜果非常有名,南疆盛产和田的蟠桃、阿克苏的红枣、轮台的杏子、阿图什的无花果、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冰糖心红富士苹果、哈密的甜瓜和喀什的伽师甜瓜等多种水果。那里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甘甜可口的时令水果,老百姓夏天吃水果,冬天吃干果和坚果。他们的长寿跟瓜果是分不开的。南疆各地维吾尔族老百姓喜欢就着核桃、葡萄干吃馕。干果每天吃上5粒,就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红枣是当地人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俗话说,早晨吃红枣,赛过百步跑;中午吃红枣,常食皮肤好;晚饭吃红枣,无病没心操;三餐6个枣,补肾抗衰老。拉依苏村民有三大长寿秘诀。

       一是饮食——苞谷馕和药茶。拉依苏村的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而且饮食也很有规律,不吸烟,很少喝酒,早餐从不耽误。当地人还喜欢喝茶,这种茶用铜壶烧制,茶里加了一种寄生在红柳根部的“红柳大芸”(管花肉苁蓉,被认为是沙漠中的“人参”),再加入一些调料,就成了滋补的“药茶”。

       馕是新疆各兄弟民族都很喜欢的主要面食之一。拉依苏村的老人喜欢吃硬邦邦的苞谷馕。苞谷馕是用玉米面做的,里面掺了洋葱或胡萝卜。吃的时候,还时常会搭配一些时令水果或干果,如甜瓜、葡萄干、杏子、核桃等。在对村里最长寿老人体检时,人们发现,老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特别多,相当于城里中年人的量。医学专家认为,这足以说明老人的肠胃很好。饮食很好。肉孜老人介绍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说,自己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儿,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

       二是运动——光脚走路。在拉依苏村,男人们都习惯光脚走路,女人们则一般只穿着袜子行走。祖祖辈辈,无论老少,都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在肉孜老人家里,我看到他光脚在屋内有些潮湿的地上行走。“习惯了,如果不光脚的话,我的腿就疼得很。我年轻时就这样。”医学研究表明,脚底有许多穴位,经常按摩对人的健康极有好处,而赤脚这种习惯,在不经意中达到了经常性自我保健的效果。

       三是环境——延寿佳境。拉依苏地区虽然干旱少雨,多风沙,又被昆仑山和沙漠所包围,但和田绿洲内的小环境却比较优越。有昆仑山积雪融水浇灌的农田,渠道纵横、流水潺潺,地表水比较充足,拉依苏又处处是树的海洋,户户掩映在绿树丛中。许多来过拉依苏的中外专家将这里称为“森林公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饮用的是昆仑山上积雪融化的雪水,水质很好。水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一点,从对老人头发的检验中得到了验证。性格开朗也是这里百岁老人的共同特点。这里是歌舞之乡。每次举行麦西来甫(联欢歌舞会)时,许多老人跳得十分欢快,有的还引吭高歌。这些老人平时开朗、温和,与邻里、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他们大都儿孙满堂,面对人生的各种坎坷,都能处之泰然,这种豁达的心脑有益于健康。

       2023年12月,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第十八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拉依苏村喜获“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奖,为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村落。

       人们把拉依苏的水称为“圣泉水”,随着长寿村品牌愈发响亮,兵团持续提质增效,拉依苏迎来了浴火重生。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