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大年初九,恰逢蛇年春节后的第2个工作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圣泉湖湿地的清晨,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尽管寒风凛冽,十四师二二五团灌区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在办公室利索地穿好厚实的棉服,开启了一天的巡查记录工作。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她和几位巡护队员如往年一样,坚守在岗位上。
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左一)与同事们查看候鸟栖息情况。胡杨网唐媛媛摄.jpg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左一)与同事们查看候鸟栖息情况。 胡杨网 唐媛媛 摄
走进圣泉湖湿地拉依苏水库,昔日波光粼粼的水面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如往常一样,吐尼沙汗·买提赛地与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早早便出现在水库冰面上。
“在水库值守,每天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水库水位进行测量,以便掌握水情变化情况。”吐尼沙汗·买提塞地说,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上旬,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水库水位情况,都需要进行凿冰工作。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水库冰面凿冰频率将逐渐减少。
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对水库水位线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胡杨网唐媛媛摄.jpg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对水库水位线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胡杨网 唐媛媛 摄
除了水库水位测量工作,对水库迎水面、背水面堤岸及水库坝顶进行巡线、水利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同样是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工作的一部分。
“以巡线工作为例,冬季每天至少要进行3次巡线,线路总长5公里至6公里。巡线的主要内容是查看迎水面、背水面面板有没有鼠洞、裂缝等情况。”吐尼沙汗·买提赛地介绍道。在她看来,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却容不了半点马虎。
吐尼沙汗·买提赛地与同事们对湿地进行巡逻。胡杨网唐媛媛摄.jpg吐尼沙汗·买提赛地与同事们对湿地进行巡逻。 胡杨网 唐媛媛 摄
“春季防洪、农闲蓄水、农忙灌溉,一点都不敢含糊。”吐尼沙汗·买提赛地说,作为二二五团农业用水“心脏”,拉依苏水库为团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作为看护水库的工作人员,值守期间必须每天环绕水库巡逻查看。到了夏季,随着水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巡查线路也将延长至20多公里。
候鸟成群结队地在冰面上休憩。十四师二二五团供图.jpg候鸟成群结队地在冰面上休憩(资料图片)。 十四师二二五团 供图
今年是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在拉依苏水库工作的第5个年头,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在工作之中见证着圣泉湖湿地生态的变化。
“刚来这里的时候,四周都是沙漠,这几年团场积极引导大家种树,风沙小了,周边的绿色多了,这些都与我们日常的工作息息相关。”吐尼沙汗·买提赛地说。
白鹭在芦苇荡中休憩。十四师二二五团供图.jpg白鹭在芦苇荡中休憩(资料图片)。十四师二二五团 供图
近年来,十四师二二五团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巡护看护力度。2020年以来,团场投资2914.23万元,用于建设二二五团拉依苏泉水沟及支流沿线生态景观及经济林项目,在拉依苏泉水沟及其支流沿线两侧种植生态林4201.15亩、种植经济林2490.75亩。
候鸟在圣泉湖湿地栖息。十四师二二五团供图.jpg候鸟在圣泉湖湿地栖息(资料图片)。 十四师二二五团 供图
如今的拉依苏水库,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圣泉湖生态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圣泉湖湿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能力逐渐增强,在减缓了风沙侵袭的同时,每年冬季上千只候鸟在圣泉湖湿地集聚过冬,呈现出一幅生动和谐的生态画卷。
越来越多候鸟在圣泉湖湿地栖息。十四师二二五团供图.jpg越来越多候鸟选择在圣泉湖湿地栖息(资料图片)。 十四师二二五团 供图
“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里栖息,从‘稀客’变成‘常客’,自己也逐渐与它们成为好友。”吐尼沙汗·买提赛地说,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每年都会有不少爱鸟人士前来观鸟,自己和同事们也组织起湿地巡逻队,对前来观鸟的游客进行宣传引导,以确保野生动物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如今的圣泉湖湿地绿意盎然。十四师二二五团供图.jpg圣泉湖湿地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十四师二二五团 供图
结束采访时,圣泉湖湿地的夜幕即将降临。吐尼沙汗·买提赛地和同事们迎着夕阳,向着湿地深处走去。黄昏下,一抹橙黄色守护生态绿的身影,显得格外亮眼。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