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当万家团圆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默默坚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沙漠蓝海”,成为新春佳节里的“追光者”。
春节期间,周贺(右)与同事选择坚守岗位。胡杨网 唐媛媛 摄
新春走基层期间,笔者来到大唐十四师昆玉100万千瓦光伏基地,体验沙漠“追光人”的别样春节。
坚守:用心守护沙漠深处“蓝海”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从十四师昆玉市西南方向驱车10公里左右,一排排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板映入眼帘,宛如“蓝色深海”。
航拍光伏发电基地 胡杨网 唐媛媛 摄
上午10时,大唐昆玉光伏电站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如往常一样,大唐昆玉光伏电站运维中心副主任周贺和同事身着整齐的工装,手持专业工具,再次踏上了设备巡检的“旅程”。
对待工作细致入微,谈起业务总能打开话匣子。这是周贺给笔者留下的最初印象。对他而言,春节值守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周贺(左)与同事认真查看每一条线路。胡杨网 唐媛媛 摄
从光伏板的连接部位,到箱式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再到线路的传输情况,逐一进行查看、记录……在巡检的路上,周贺与同事对每一台设备都仔细检查。而这些,已是周贺的工作日常。
“为了确保春节期间电力的稳定供应,运维中心24小时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监控,并加大巡检力度,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再盘点、再梳理。”周贺说,每一次设备巡检,都是对光伏电站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
中午时分,结束上午巡检工作的周贺回到办公室。吃过午饭后,他给1200多公里外的妻子魏婷拨去了视频电话。两人虽同样投身于光伏发电行业,但由于工作原因只能通过视频互道新年祝福。
周贺正在与家人视频通话。胡杨网 唐媛媛 摄
“春节期间,虽然我和同事们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守护的是万家灯火。”周贺说,选择坚守岗位,把光伏绿电输送到千家万户,这样的春节过得很充实。
改变:智慧科技助力电站提质增效
当天下午,笔者在与周贺巡检时,看到一架无人机在光伏矩阵上空飞行。在不远处的大唐昆玉光伏电站中控室,值班员白文虎通过大屏幕远程监控无人机的巡检情况。
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 胡杨网 唐媛媛 摄
周贺介绍:“我们的光伏工作区面积达3.5万亩,分为300多个方阵。过去巡检每个方阵需要4至5个小时,而现在有了两套无人机系统,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
此外,智能化和数字化也加速了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智能光伏的应用。通过高清影像和红外监测,光伏板的温度和状态一目了然。作为智能化管理的参与者,周贺深有感触。
“新能源是国家大力提倡的项目。作为一名沙漠‘追光人’,我为自己的事业感到自豪。”周贺表示,未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光伏产业会有更大发展。
周贺(左)与同事正在详细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胡杨网 唐媛媛 摄
入夜时分,大唐昆玉光伏电站中控室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周贺统计完当天的发电数据,看到设备运行正常后,才放心休息。昔日荒漠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焕然一新,光伏板在土地上扎根,源源不断释放电能。(胡杨网 唐媛媛 通讯员 秦欣宇 魏婷)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