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委员通道”上,“沙海小郎中”艾乐松被提到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量:34   发布:2025-03-07
分享到

3月7日上午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

团中央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

张朝晖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采访中,他提到了一位

被当地老百姓称呼为

“沙海小郎中”的小伙子

——艾乐松

 

去年春天,我在新疆的和田见到了一个来自山东的小伙子艾乐松。他是当地团场、第一位中医大夫,到南疆已经11年了,他曾经一个人撑起中医科和康复科,当地的老百姓很喜欢他,称呼他为“沙海小郎中”。

 

艾乐松在“委员通道”上

被提及的视频

在第十四师昆玉市干部群众的

朋友圈刷屏了

当记者就此事电话联系他时

他正在四十七团广场忙着义诊

111

 

“今天团医院和社区联合开展

三八妇女节义诊活动

每次这样的义诊活动

我都会积极参加

因为来看病的中老年人比较多

对中医的需求也比较大

今天上午义诊持续了1个多小时

我就接待了40多名患者”

艾乐松说道

 

义诊刚结束后

他又马不停蹄赶回科室

很多病人已经在等着他做治疗

222

仅仅一上午

艾乐松又接待了16名门诊患者

和12名住院患者

 

关于自己在

两会“委员通道”上被提及的事情

艾乐松发了一个朋友圈写道

西部计划志愿”不只是一个身份

更是一种精神”

他表示

将用自己的所学

在边疆团场发展中医药事业

服务各族人民

做一名有价值的中医大夫

333

 

2013年

艾乐松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一腔热血

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来到了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医院

服务期满后,他决定留下来

一待就是11年

如今,艾乐松已经成长为

四十七团医院团支部书记,中医科主任

 

3月5日

兵团日报 特别报道

扎根西部热土 播撒志愿星光

讲述了8名服务兵团的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

其中就有艾乐松的报道

↓↓↓

444

555

艾乐松

用实际行动传承老兵精神

3月3日,来自墨玉县喀尔赛镇的阿曼古丽·艾麦尔来到十四师四十七团医院中医科,将一面写有“妙手回春 德艺双馨”字样的锦旗递到医生艾乐松手中。

“我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前外出一直靠坐轮椅。如今经过艾医生的治疗,已经基本康复了。真的非常感谢艾医生。”

“看着这一面面的锦旗和一个个康复的患者,我心里是最高兴的,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守非常值得。”艾乐松说。

2013年,艾乐松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一腔热血,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他被分配到十四师四十七团医院。

初来四十七团医院时,面对医院简陋的设备,艾乐松便和另一名志愿者商议,先从开展基础推拿业务做起。一开始,无人问津,可他们没有放弃,主动为外来务工者和医院同事免费做推拿。艾乐松手法娴熟,每一次推拿都倾注了他的耐心与专注。渐渐地,他们的口碑在团场小范围传播开来。

有一次,一位患有严重腰椎病的患者前来寻求帮助。艾乐松仔细检查后,制定了详细的推拿方案。连续15天,他每天都认真为这位患者治疗,手法从轻到重,根据患者的反应不断调整力度。终于,患者腰椎疼痛的症状消失了,这位务工人员感激不已,逢人便夸艾乐松的医术高超。

遇到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艾乐松便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医学书籍,在网上查找病例资料。晚上回到宿舍,他还在自己的胳膊、腿、背上练习针灸、拔火罐。有时,为了找准一个穴位,他在自己身上反复尝试,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就这样,在边干边学中,艾乐松逐渐熟悉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年服务期满后,艾乐松面临着去与留的艰难抉择。医院领导、当地团委,还有许多病人,都对他充满了不舍。团领导、院领导频繁劝说,病人们也自发行动,有的往诊室送枣,还有人热情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一位阿姨没事就到诊室找他聊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

艾乐松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初到这里时的艰难,也想起了这一年来与四十七团职工群众建立起的深情厚谊,中医科从无到有,这里面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一道命令让沙海老兵驻守一生,在这片土地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忠诚、如此奉献?”他决定留下来,探寻这个答案。

这一留,便是11年。这些年,艾乐松一个人撑起了四十七团医院的中医科、康复科,成为远近闻名的“沙海小郎中”。中医科的诊疗床位也从最初的两张增加到目前的12张,曾经的小诊室也变成了400多平方米的中医馆。

如今的艾乐松,有了自己的学徒,他也从“被留的人”成为“留人的人”。他将自己的经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还给年轻人讲述沙海老兵扎根兵团的故事。

艾乐松在沙漠行医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这里,他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近年来,他获得兵团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荣号。(作者/刘秋月)

 

张朝晖在采访中说

这些年

新闻媒体持续关注

也集中报道了一大批扎根西部的青年学子

其中有不少是西部计划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和乡村发展

很多志愿者选择了留在基层

逐步成长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的人民教师、白衣天使、农牧能手

在十四师

还有许多像艾乐松一样扎根基层

奉献青春力量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为志愿服务点赞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