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师昆玉市:以“绿”为笔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三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街头,道路两旁树枝随风摇曳,草芽破土而出,处处洋溢盎然生机。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上,车辆往来穿梭,行人步履匆匆,勾勒出一幅活力满满的春日画卷。
第十四师昆玉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师市将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发力。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5.44万亩,其中新植林0.38万亩,退化林修复2.8万亩,退化草原修复2万亩,异地造林0.26万亩。苗木检疫、调运工作有序推进,检疫、调运苗木519.39万株。同时,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对普查出的古树名木逐一挂牌保护。此外,积极实施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项目。
如今,师市辖区内超85%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沙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荒漠化程度呈下降趋势。以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和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带为核心的立体生态屏障已初步建成,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基本成型,师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增强。2024年,师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优良天数达196天,同比增长3.7%。
“以前这儿都是沙漠,如今花多了,城市变美了,来这工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昆玉市民亚森江·图尔荪托合提谈及家乡的巨大变化,言语间满是自豪。
春日里,在二二四团阿克兰干水库、和泰新村湿地、二二五团湿地等地,笔者看到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水面嬉戏,悠然自得,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在蓝天白云间回荡。据悉,师市秉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通过监测、巡护、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强化湿地保护。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师市辖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湿地生态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师市湿地面积达880.8亩,湿地内栖息着赤嘴潜鸭、黑鸢、苍鹰等1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1种。
近年来,第十四师昆玉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巡护看护力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吸引众多游客。据统计,2024年,师市累计接待游客76.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91%;累计游客花费1.82亿元,同比增长21.44%。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在昆玉徐徐铺展。(金波)
作者: 编辑:王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