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南疆大地,热浪裹着沙尘扑面而来。一天中午,在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一阵争吵声骤然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这钱你今天必须还!”
“我现在没钱,没办法还!”
小院里,托某和如某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激烈的争吵声引得周围邻居纷纷前来围观,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玉苏甫·木萨脚步匆匆地赶来了。
“来来来,先喝口茶消消火!”只见他神色镇定,一边招呼两人坐下,一边沏上热茶,递给二人。
眼前的茶水氤氲着热气,在这位连队专职调解员的劝说下,双方紧绷的肩膀渐渐松弛下来。玉苏甫・木萨又为他们续上第二杯茶,借着茶香,他耐心倾听双方诉说,仔细梳理矛盾点。
待到第三杯茶时,玉苏甫・木萨已从家长里短中理清了纠纷脉络:托某曾借给如某3万元用于治病,双方约定三个月后归还,如今两年过去了,欠款却仍未兑现。
“老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年人家借钱帮你治病,那是善举,一直拖着不还,伤的可是几十年的交情啊!”玉苏甫·木萨耐心劝说道。
接着,他拿出《民法典》,指着借款合同相关条款逐句解释:“拖欠借款不还,不仅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个人信用也会严重受损,甚至还可能因为失信影响到后代的前途,这样真的值得吗?”
话音刚落,欠款人顿时涨红了脸,当场承认了自身的错误,并承诺将按期还款。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三杯茶水化纠纷,这是玉苏甫·木萨自创的调解方法。经他处理的矛盾纠纷,都在这茶香四溢的过程中一一得到化解。这位65岁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这份初心,源于他对党的忠诚。从1978年成为拉伊苏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到一步步成长为学校副校长,玉苏甫·木萨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时候,教学条件艰苦,教材稀缺,他便将家乡的故事巧妙融入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提升教学水平,他刻苦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在教育岗位上,他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这份初心,彰显于他退休后的坚守。2013年退休后,闲不住的玉苏甫·木萨依旧热心,总爱管“闲事”。凭借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公正无私的处事态度,他成了大家信赖的“和事佬”,职工群众一有矛盾就去找他处理。2020年,第十四师二二五团调解委员会成立,他被选聘为团场专职人民调解员,继续发挥余热。
“玉苏甫·木萨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教30余年,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学生;退休后,又全身心投入到群众服务工作中。从教书育人到化解邻里纠纷,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师生与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二二五团司法所调解员阿孜古丽·托合提肉孜说。
说起玉苏甫·木萨,二二五团职工群众赞不绝口。“玉苏甫·木萨老师说话在理,我们都服他!”一连群众艾麦尔·巴拉提竖起大拇指。2021年,艾麦尔·巴拉提和3名同伴被承包商拖欠工程款,玉苏甫·木萨顶着38摄氏度高温连续多日奔走,在劳动监察、工商等部门的协助下,与承包商反复沟通,最终帮他们追回16万元工程款。截至目前,500余起矛盾纠纷在他手中顺利化解。
“当他们拿到属于自己的辛苦钱时,那充满感激的眼神和一声声质朴的道谢,让我深受感动,也更加激励我继续做好群众调解工作。”玉苏甫·木萨感慨地说。
尽管已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玉苏甫·木萨仍坚持每天收看法制节目、新闻联播,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法律法规知识。那本写满批注的笔记本,见证着他对专业知识的不懈追求。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有人问玉苏甫·木萨“退休金够花,何必操劳”时,他摩挲着胸前的党徽说:“我是党员,就该为职工群众做点事。虽然退休了,只要我干得动,就要为大家一直服务下去。”(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若冰 通讯员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作者: 编辑:王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