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阳光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远处沙丘起伏,沙浪金黄;近处,葱郁的防护林绵延展开,绿意盎然。当被问及如何在沙海中“种”出绿洲,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连职工石福松告诉记者:“靠的就是一铁锹一铁锹挖树坑,一瓢水一瓢水浇灌,我们这代人治不了,下一代接着干!”
这位在沙漠边缘扎根近20年的老职工,见证了十四师昆玉市从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蜕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
航拍十四师昆玉市一隅(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十四师昆玉市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昆玉”模式,多措并举向沙漠要土地、要空间、要效益,初步形成“人与沙共处”的生态创举。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沙海之畔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打造立体生态屏障
“深度、行间距一定要控制好,按照标准将树苗下种,要保证树苗的成活率。”3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树木泛出新绿,正是春季植树造林的时节。师市2000余名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春季植树活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我第5年参加义务植树,看着亲手种下的树苗慢慢长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二二四团职工郭家华一边浇水一边说,“这些树苗将来会成为防风固沙的卫士,守护我们的家园。”
众人齐心协力,共义务植树32万株,一棵棵小树苗在大漠中稳稳扎根,为沙漠增添了一抹新绿。而这,只是师市数十年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师市计划投资近3千万元,植树造林1.61万亩,预计参与职工群众达1万人次。这一组组数据,彰显的不仅是师市治沙的坚定决心,更是职工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态的热切憧憬。
“十四五”以来,师市累计投资2.2亿元实施重点生态项目,昆玉市森林植被覆盖率提升近0.14%。2023年以来,新建人工防护林0.54万亩,退化林修复4.6万亩,草原改良2万亩。曾经黄沙漫天的景象,正逐渐被郁郁葱葱的绿色取代,沙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荒漠化程度呈下降趋势。如今,以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带为主体的立体生态屏障已初步形成,宛如一条绿色巨龙,守护着昆玉市的生态安全。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师市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大唐昆玉光伏电站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荒漠建成。沙海变“蓝海”,光伏发电与治沙相结合,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种创新模式,为师市的防沙治沙注入了新活力。
实现治沙致富双赢
“20年前,这里春夏季一刮风,黄沙漫天,人影都看不见,更别说种东西了。”二二四团二连职工刘福连说,现在沙漠种上了红枣树,不仅绿化了环境,还有相当不错的收益,曾经的沙漠戈壁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如今,二二四团有挂果枣园13.1万亩,各类林果树种植面积5.6万亩、防风固沙林地面积4万亩。这些果园和林地,不仅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更为职工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每到红枣丰收季,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职工群众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向沙漠要效益,关键在于构建防沙、治沙、用沙的可循环模式。”二二四团四连职工徐朝阳说,沙漠虽然干旱贫瘠,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只要选对作物,就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019年从安徽工业大学毕业后,徐朝阳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沙漠创业。经过不断尝试,成功探索出一条沙漠饲草料种植之路。他试验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可长到4.5米,多次刈割的苏丹草平均亩产8吨。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沙漠饲草料种植队伍。“在沙漠里种植饲草料,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徐朝阳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二二五团加大沙漠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尝试,油莎豆、孜然、小麦等农作物也加入了“治沙队伍”。一粒粒农作物种子被播撒在黄沙之中,不久后,大片黄沙地便冒出新绿。这些绿色植物不仅“锁住”了沙漠,还鼓起了职工群众的钱袋子。“2024年,这片玉米地产量突破和田地区纪录,亩产最高达1162公斤。”二二五团职工阿提坎木・马木提指着身后的一片农田,满脸笑容地说。
构建宜居美丽家园
“没想到在沙漠边缘还有这么美的地方,花团锦簇,简直是世外桃源。”5月1日,来自北京市的游客王晓赞叹道。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申请中央预算并自筹资金9839万元,在315国道与叶和高速公路交界地带栽种127万株乔木、灌木,以及沙棘、苹果、杏树等。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保护昆玉市区的绿色屏障,还变身旅游观光区。每到春暖花开,大片杏花、海棠花、桃花、苹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的花朵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留念,感受昆玉市的美丽变迁。
走进十四师皮山农场,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树木……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职工群众在此安居乐业,尽享治沙带来的成果。
十四师昆玉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石希望说:“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防沙治沙九条措施,新建人工防护林1.07万亩,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昆玉国土绿化及防沙治沙建设工作,探索‘防沙治沙 + X’产业带动模式,将生态效益转化为富民兴民的经济红利,坚决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筑牢昆玉生态安全屏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刘秋月 马蓉 金波)
作者: 编辑:王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