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银向网友推销农产品(资料图片)。李艳梅 摄
“直播间的家人们,我现在就在和田玉枣林里,再过一个月,我们的和田玉枣就将进入最佳采摘期……”8月16日,走进十四师二二四团八连,阳光把枣树上的红枣照得红彤彤的,也“照亮”了张银银的笑容。她手持手机,穿梭在枣树间,熟练地向网友介绍和田玉枣的特点,话语间满是对家乡特产的自豪。
张银银是二二四团家喻户晓的“直播达人”,更是带领职工群众提“枣”走上乡村振兴新路的“红枣西施”。
张银银说,她与红枣的缘分,始于2009年。那一年,她同丈夫一起踏上西行列车来到兵团,成为二二四团八连的职工。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口处,张银银开垦出45亩沙土松软、杂草丛生的荒地。她倔强地立下誓言:“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经过张银银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的荒地终于焕发勃勃生机。2015年秋天,45亩枣园蔚然成林,“红玛瑙”缀满枝头,首次丰收就卖出34万元!捧着沉甸甸的账本,张银银喜极而泣。此后几年,尽管红枣价格有波动,但每年20多万元的收入,让她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激。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新疆红枣种植面积激增,市场供过于求,收购商压价严重。2020年寒冬,张银银的院子里堆满红枣,滞销的难题困扰着她,她说:“好好的红枣卖不出去,烂在院里,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转机,藏在新兴的电商浪潮里。
2021年年初,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别人都在网上卖枣,你怎么不试试直播?”当时恰逢连队党支部组织电商培训,张银银第一时间报了名。
从拍摄视频、搭建直播间到学习直播话术、熟知违禁词,她像海绵吸水般努力“吸收”新知识,笔记本上记满了要点。
同年11月,张银银在枣园里开启了第一场直播。起初,她忐忑不安,看着直播间里寥寥无几的网友,手心直冒汗。可当她谈起她在沙漠里种枣树的经历,谈起红枣从开花到结果的不易时,网友渐渐多了起来。
“虽然当时没‘开通’购买链接,没能成交,但这场直播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隔着屏幕,这么多人愿意听枣农的故事,愿意买我们的红枣!”张银银说。
她火速行动,几天后,在连队的帮助下,办齐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红枣西施电子商务公司”网店正式运营。2021年11月15日,在自家小院,张银银开启了人生首场带货直播。首战告捷,她卖出60多箱红枣,营收2000多元。
掌握了“流量密码”的张银银没有停下脚步,她说:“直播平台每年都在更新,需要经常去跟进学习。下播后,我经常去看别人直播,对比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她深知,唯有持续精进技能,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电商浪潮中站稳脚跟。
张银银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镜头下“带土的红枣”因未经任何清洗加工,以其原始、真实的状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通常一两场直播就能卖完自家地里的30吨红枣。在流量加持下,她的个人直播事业飞速发展:粉丝从最初的2000余名飙升至30余万名,一场直播最高交易额达120万元,售出1.6万单,2023年个人直播营收高达1500万元。
更可贵的是,张银银没有独享流量红利。除了售卖自家红枣,她还主动帮助其他种植户销售,并往返于新疆各地,将直播间“搬”到不同农产品的源头。在阿克苏市,她两天售空8000条积压棉被,救活一家濒临破产的棉纺厂;在阿拉尔市,一场直播便清空滞销南瓜;在伽师县,她首次线上推广便激发了当地电商人才的热情。2023年,她助农直播带货超5000单;2024年,这一数字已突破3万单。
“能帮大家把好东西卖出去,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比我自己赚钱还开心。”张银银说。
在张银银的带动下,二二四团的电商直播热潮悄然兴起。团里的电商孵化平台顺势而为,培养出140多名像张银银这样的电商人才。2023年,二二四团红枣电商销售量达4000余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那些曾深陷滞销困境的和田玉枣,如今已化作承载着希望的“金果子”,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从大漠深处的枝头抵达千家万户的“案头”。
2024年,张银银获得兵团劳动模范称号。站在领奖台上,她深情地说:“是连队党支部的支持、职工群众的信任让我获得了这项荣誉。今后,我将卖出更多兵团好物,帮助更多职工群众乘着电商直播的东风破浪前行!”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