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北麓,沙漠边缘,一座年轻的军垦新城正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生态文明筑基、以产业创新聚能、以文旅融合铸魂,在天山以南绘就了一幅“红绿交融、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从精准招商推动特色农产品“出海”、重大项目筑牢经济根基,到电商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从守护昆仑生态、见证北山羊跃峭壁、万鸟栖湿地,到赓续红色血脉、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第十四师昆玉市正以“招商+项目+电商”三轮驱动经济跃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以“一红一绿”资源赋能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这片土地,既是生态保护的示范,也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更是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征程万里风正劲,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正以蹄疾步稳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昆玉河景观(2023年5月19日摄)。 王震 摄
招商聚能 项目夯基 发展启新篇
沙漠边缘,发展热潮涌动。今年以来,第十四师昆玉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电商发展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新疆寰宇能源有限公司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现场举行(8月29日摄)。王震 摄
招商为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2025年7月15日,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人头攒动。在第十四师昆玉市的展台上,粒粒饱满的和田玉枣、色泽金黄的昆仑雪菊吸引了不少国际客商驻足品尝。这是师市特色农产品首次组团出海亮相国际展会,短短3天就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师市主要领导带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在杭州市和广州市举办的两场专题招商会上,师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当地企业的广泛关注,成功签约了一批优质项目。
今年1—7月,师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8个,形成实物量6.09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兵团目标任务的60.94%。各团场、产业园区“你追我赶”,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完成实物量1.07亿元,完成率56.15%,增速高达135%;昆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实物量1.17亿元,占比19.21%。这些数字背后,是师市围绕12条产业链成立7个招商小组,开展精准招商的辛勤付出。
项目为王,夯实经济增长压舱石。8月29日,在新疆寰宇能源有限公司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整齐排列,建设者们精神抖擞。作为此次集中开工的代表性项目,这个计划总投资8.3亿元的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将显著提升辖区电网调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
这是师市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当天举行的第十四师昆玉市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共有38个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达70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从投资结构看,政府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48.5亿元,民间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21.5亿元,投资来源更趋多元。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类项目达到18个、投资额21.7亿元,占比31%,显示出产业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电商为翼,开拓乡村振兴新赛道。9月初,224团8连的红枣园里,张银银正在镜头前向直播间的网友热情介绍今年红枣的长势。“家人们看,我们和田玉枣即将成熟,再过两个多月将自然吊干,糖分充足,现在预订享受最优价格……”
张银银向网友推介农产品(8月2日摄)。李艳梅 摄
从2021年第一次尝试直播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粉丝数量超过30万,单场直播最高交易额达120万元,张银银成了当地有名的“红枣西施”。2023年,她个人直播账号营收达1500万元,不仅解决了自家红枣销售问题,还帮助其他农户销售农产品。在她的带动下,224团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团场培养出140多名电商人才,2023年红枣电商销售量达4000余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师市电商产业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师市电商营业额达8700万元,其中红枣销售额6815万元,共计42万余单;哈密瓜销售额1501.74万元。为解决农产品单一化问题,师市还积极推广贝贝南瓜等新品种,为电商持续发展提供产品支撑。
一项项招商成果持续涌现,一批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一家家电商企业茁壮成长,共同为这座戈壁新城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随着各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第十四师昆玉市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绿色蝶变 生态增效 沃野绘画卷
金秋的昆仑山,天高云淡。在第十四师昆玉市境内的杜瓦草场,海拔3500余米的峭壁上,几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北山羊沿着近乎垂直的岩壁从容跳跃。
“北山羊仅栖息于海拔3500至5500米的裸岩区,对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它们的频繁现身,说明这里区域生态的持续向好。”第十四师昆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玉苏甫江·牙库甫指着山巅介绍,“目前杜瓦草场所在的昆仑山中段,栖息着12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20余种。”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北山羊在杜瓦草场海拔3500余米的峭壁上休憩(8月5日摄)。 钟昌涛 摄
这片土地生态向好的背后,是师市数年如一日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坚守。当地划定昆仑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将杜瓦草场纳入严格保护范围,组建专业巡护队开展常态化巡护,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同时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
今年3月,第十四师昆玉市开展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干部职工1900余人栽下胡杨、红柳、梭梭等本地适生树种32万余株,为1000亩沙地披上新绿。师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吴怡嘉感慨道:“我在昆玉市生活工作了20多年,亲眼见证了师市从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连续3年参加植树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黄凤说:“通过植树活动,增强了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能为师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我很开心。”
第十四师昆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文燕介绍:“梭梭、红柳、胡杨抗干旱、抗盐碱性强,后期还可以套种大芸,发展沙产业,从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2024年,师市完成国土绿化任务5.4万余亩,今年计划新植林地面积超1.61万亩,投资预计达3000万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上。2024年,师市实现空气优良天数196天,同比增长3.7%,PM2.5浓度仅为17微克/立方米,低于兵团平均值。师市投入60万元建成7个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站,与现有的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共同构建起立体环境监测网络。
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候鸟迁徙的理想驿站。今年2月,第十四师224团的阿克兰干水库、和泰新村湿地等处就已热闹非凡。成百上千只赤嘴潜鸭、绿头鸭、针尾鸭在芦苇中穿梭嬉戏,成群的白鹭、苍鹭姿态优雅。据不完全统计,白骨顶鸡、灰鹤、斑头秋沙鸭等十几种水鸟在此栖息、中转。万鸟翩跹的壮丽景象,是对师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的最佳回报。
生态改善的成果最终惠及全体市民。昆玉市玉都街道康泰社区探索建立的“党建引领+积分激励+群众自治”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环境治理难题,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该社区获评生态环境部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社区类先进典型,成为师市环保工作的亮丽名片。
从昆仑山巅北山羊的矫健身影,到沙漠边缘新植的万亩葱茏;从水库湿地上空百鸟齐飞的动人乐章,到持续向好的空气质量指数,第十四师昆玉市正以坚实的行动,在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
红绿交融 文旅兴业 时代谱华章
一座座设施先进的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遍布师团;一场场歌舞表演、非遗展演精彩不断;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近年来,第十四师昆玉市依托“一红一绿”资源禀赋,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跃升,正逐渐成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标杆。
走进第十四师47团,仿佛踏入时光回廊,沙海老兵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1949年,1800余名官兵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铸就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
如今,47团依托这一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沙海老兵红色旅游区。作为核心景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通过丰富图片、珍贵文物及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游客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老兵们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身影。
“以前只在网上了解老兵的故事,来到这里才真正体会到兵团人的伟大与不易。”来自湖北的游客王鹏感慨道。
47团还创新实施“红色+文化体验”“红色+全域旅游”“红色+兵地融合”三大战略,连续13年举办沙海老兵节,推出“重走老兵路”首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徒步挑战赛、“老兵学术研讨”等特色活动,不断拓展红色旅游新线路、培育新业态。如今,这里已成为集学习教育、参观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先后获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沙海老兵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示范点。截至今年7月底,47团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8月,昆仑山大峡谷迎来最美季节。巍峨雪山耸入云霄,无垠草原绿意盎然,成群牛羊与飞鸟穿梭其间,与蓝天、白云共同勾勒出一幅色彩浓郁、生机盎然的昆仑画卷。
昆仑山大峡谷风光(2018年8月15日摄)。曹金生 摄
在第十四师一牧场团结服务生态农庄,刚刚送走一批游客的农庄经理刘永丽说:“牧场越来越火,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旺了起来!”如今农庄旺季时可同时接待三四百人用餐,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万人次。
刘永丽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的缩影。近年来,一牧场深入挖掘昆仑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全面推进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致力打造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从文化赋能到景观创新,昆仑文化园、“印象昆仑”、五彩泉九天叠瀑等特色景观,将雪山草原的苍茫、军垦文化的厚重与现代旅游的鲜活体验深度交融;依托126万亩天然优质草原与巍峨的昆仑雪山,景区推出户外野营、越野自驾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生态探险的乐趣。
以“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节”“昆仑赏花汇”等品牌活动为牵引,一牧场持续扩大文旅影响力,并与和田地区策勒县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环塔拉力赛的激情驰骋和《乘风2025》节目的取景拍摄,更使昆仑山大峡谷声名远扬,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昆仑山不仅能欣赏雪山美景,还能露营徒步、体验牧民转场,特别放松身心。”演员李艺彤说。
从荒漠沙地到生态绿洲,从单一观光到文旅融合,第十四师昆玉市的蜕变,既是自然的修复重生,更是文化价值的觉醒绽放——昆仑山的雄奇与老兵精神的坚韧交相辉映,农产品的醇香与民俗文化的浓郁相互交融,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力量。
数据见证发展活力,2025年1月至6月,第十四师昆玉市接待游客64.67万人次,同比增长34.84%;游客花费1.58亿元,同比增长50.85%。随着“一红一绿”文旅布局持续深化,昆玉市正以更蓬勃的生机,为兵团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蓉 张婉茹 马春燕)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