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自行车情结
马春燕
自从有了电动车,一晃十几年没有骑过自行车了,最近家里也买了汽车,我却蹬上了自行车,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健身。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身体由于缺乏运动一天比一天沉重。身边的朋友们,有的开始节食,有的走进健身房,我则选择用自行车当代步工具,每天两趟上班下班,也就有了一定的运动量。骑自行车以后,我还发现一个好处,就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在其间穿梭自如,别提多自由了。
轻轻拨动自行车上的铃铛,清脆的声音在马路上显得很特别,不由想起过去满街都是自行车的情景。如今放眼望去,除了汽车就是电动车,自行车已经很少见了。这种变化很巨大,但又是那么不知不觉,就像无法发现春天第一根变绿的枝条,等发现的时候,所有柳树都绿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行车从我生活中的出现、淡出和回归,才真正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是怎样跳动的。
小时候,父母在和田郊区的渔场上班,还没上学前,我一直随父母住在那儿,偶尔回一次和田的家。每次回和田市,交通工具就只有家里唯一的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我每次都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回家的路显得格外漫长,每次都坐到双腿发麻。
20世纪80年代末,我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已经学会骑车了。我人还没有那辆加重自行车高,脚从车前的大梁下面伸进去,一次只能蹬半圈,学车的时候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好在那时候都是沙土路,摔了也不疼,更不用担心被汽车撞,因为那时候基本见不到汽车,和田大街小巷跑的多是马车、驴车。
等到了小学高年级,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女式自行车,上学骑,一直骑到高中毕业。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的日子非常快乐,每天一放学,三三两两的同学边骑边聊着学习、生活中的趣事。刮风沙的时候,我们就把外套顶在头上骑;暑假,几个好朋友会相约一起骑车去远一点儿的乡里玩;秋季,我们轧着马路上的落叶,边骑车边唱歌;冬天也从来没有过寒冷的记忆,手套围巾都不戴,骑车根本不觉得冷。
骑自行车唯一的苦恼就是车胎被扎,或者气门芯坏了慢撒气,会害得我措手不及,甚至上学迟到。如果自行车内车胎彻底坏掉的话,对我来说反而是非常开心的事,因为可以把车内胎剪成橡皮筋,跳皮筋的时候就不愁借不到了。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变大了,每天早晨,我一只手拿着英语书背单词,一只手握着车把骑车,被我妈妈发现以后警告过我这样做太危险,但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着,真是庆幸那时候汽车少。
整个青少年时代,自行车一直陪伴着我,就像我最忠诚的朋友,见证了我最珍贵、最美好的时光。
对自行车的记忆,终止到2000年我去乌鲁木齐上大学。等我回和田参加工作,自行车已经被电动车代替了,而且私家车越来越多,已经多到出去逛街吃饭很难找到停车位的地步。
虽然骑自行车会费力、费时,载人载物也不方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注重绿色生活和健康养生,我相信,骑自行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
马春燕,女,第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6年。采写的通讯《郜春喜的“喜”》《伊明江·刘德故事》荣获兵团新闻奖二等奖;编辑的作品《民族团结文化共融》等多篇稿件获兵团新闻奖二、三等奖;消息《和田地委出资建立基金40万元补助关爱沙海老兵生活》获全国老年报第27届年会好新闻评比三等奖。
作者:马春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