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飞架电力“高速路”——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纪实

来源:新疆日报     点击量:0   发布:2025-10-31
分享到

10月30日,距离且末县城约30公里的且末750千伏变电站正式带电运行。这意味着历时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正式投运,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形成。南疆电网从此告别“长链式”供电历史,迈入“环网互济”新时代。

图片11

2025年10月19日,且末750千伏变电站远景。马元摄

  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塔里木盆地,曾以苍凉壮阔的景致镌刻于历史长河。如今,一条全长4197千米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如钢铁巨龙般环绕塔里木盆地,在这片古老土地上书写下能源革命的新篇章。

  从“链”变“环”:织就南疆电力“安全网”

  “以前220千伏线路像根单弦琴,一旦某处出故障,半个县城都得‘摸黑’。现在750千伏环网建成,相当于给电网装了‘双保险’,心里踏实多了!”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且末县供电公司经理魏钦感慨道。

  这说出了众多南疆电力人的共同心声。

  在环塔工程投运前,南疆电网长期依赖“长链式”供电模式。

  什么是“长链式”?

  10月24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刘维指着新疆电网规划图解释:“你看从巴州750千伏变电站到若羌、库车、巴楚等750千伏变电站,像一条链子。”

图片12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示意图。(资料图)

  在环塔工程建成前,南疆电网主要面临两个核心瓶颈:一是主干网架相对薄弱,二是依赖“长链式”供电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传输能力差、系统性风险大的问题。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辛超山表示,“十四五”初期,南疆750千伏电网以单线单变结构延伸到和田地区,依靠220千伏电压等级作为主干网架,最大传输能力仅50万千瓦。随着南疆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主干网架已经难以满足大规模、远距离、高强度的电力输送需求。

  南疆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薄弱的链式电网无法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提供强大支撑,影响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今年10月之前,且末县还仅靠单条220千伏线路供电。线路从轮台出发,串联塔中抵达且末,全长约600公里的线路如一条单薄的“线”,遭遇极端天气,便增加了安全用电风险。

  “建设环塔工程,本质上就是要将南疆电网升级为‘高速公路’,并将‘单链式’结构升级为‘环网’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瓶颈与风险。”辛超山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疆2010年启动环塔工程建设,分9个阶段推进巴州—库车、库车—阿克苏—巴楚、和田—民丰—且末—若羌等9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如今,这条“电力环网”覆盖南疆五地州106万平方公里土地,将南疆五地州最大供电能力提升20%,实现了“一处故障、多端支援”的互济格局。

  为产业供能:激活南疆经济“引擎”

  10月27日,在且末昆仑工业园区,重庆中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中德领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这家重庆企业看中且末县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考察后决定前来投资矿产加工业。

  2023年以来,且末县南部山区已探明铁矿石量4.08亿吨、金金属103吨、铜金属8.58万吨、远景资源量石英岩矿2000万吨、滑石1亿吨、玉石矿10万吨等。

  但长期以来,220千伏电网的容量限制,让矿产深加工项目只能“纸上谈兵”。

  且末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许永昌表示,220千伏电网可以满足全县民生用电需求,但矿产加工企业想要落地发展,还少不了750千伏电网支撑。

  “我们加工厂是用电大户,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如今且末县有了750千伏电网支撑,让我们投资更放心了。”冯中德说。

  在且末县的计划里,玄武岩拉丝、黄金冶炼等一批矿产加工项目等待落地。

  “以前招商,一些大企业一听说县里没有750千伏电网就犹豫了,现在有了750千伏环网,我们底气足了。”且末昆仑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江晓强说。

  10月25日,在若羌县,新疆西海新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电仪总监邹文彬也盼着环塔工程的投运。若羌县虽然已有750千伏电网,但还是“链式”。

  “我们生产设备的安全性会受电压波动影响。有了环网,电压更稳定、供电可靠性更高,基本不会再受电压波动影响了。”邹文彬说,公司后续计划上新的生产线。

  不仅是矿业,新能源产业也因环网建设迎来“爆发期”。新疆国晟企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板生产线以15秒/片的速度生产着。环塔工程全线贯通,保障了他们大规模生产用电需求,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如今,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企业落地若羌县,带动该县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1%。

  随着新疆产业集群的发展,南疆地区的用电负荷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南疆用电量737亿千瓦时,比2010年飙升约6倍,2025年最大负荷预计同比增长14.3%。

  辛超山表示,环塔工程的建设为这些迫切的用电需求提供强大的电力“高速路”和可靠的“双保险”供电,确保了未来再有重大项目落地时,电网具备充足的接纳能力,优化了南疆的营商环境。

  据测算,环塔工程投运后将带动南疆产业投资超283亿元,创造8000余个就业岗位。

  服务疆电外送:打造国家能源“新枢纽”

  “过去南疆是‘能源末梢’,光伏发的电‘送不出、用不完’。现在环网投运后,我们的绿电未来能通过‘疆电外送’通道送出去。”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若羌区域运检中心经理助理沈金星说。

  该公司在若羌县的项目预计每年可发出69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满足20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相当于节约208万吨标准煤,减少57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环塔里木盆地更是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富集区”,但此前因电网薄弱,新能源消纳一直是难题。

  “我们盼着在若羌县建设的‘疆电外送’第三交流、第四直流通道投运,这能大幅消纳我们生产的电量。”沈金星说。

  在若羌县“疆电外送”第四直流通道配套电源煤电机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六台机组同时进行施工。

  该电源项目规划总装机近1900万千瓦,于2024年开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送往川渝的绿电占比将超60%。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但负荷中心远在千里之外。目前已有的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而南疆地区,尤其是环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巨大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是未来“疆电外送”的重要电源点。

  环塔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电网把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等地分散的新能源,进行高效汇集、整合和提升电压等级,在全网范围内平衡配置。

  环塔工程不仅是南疆内部的电力“高速路”,更是国家“疆电外送”的支撑工程。

  辛超山表示,未来,南疆的绿电将通过环网汇集,在全疆范围内平衡消纳,让南疆能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塔工程将南疆从一个相对薄弱的电网末端,转变为“疆电外送”中不可或缺的电源支撑点和电力汇聚枢纽。

  工程投运后,南疆电网新增新能源接纳能力800万千瓦,可带动5000万千瓦新能源发展。

作者: 编辑: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