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和墨洛产业园2.1万亩油莎豆种植基地里,一台台油莎豆专用收获机在金色沙地上平稳前行,翻耕、采挖、筛土、草豆分离一气呵成,呈现出一幅“地上长草、地下结豆”的双重丰收画卷。
随着最后一片油莎豆草收割完毕,地上的采收全面完成。平均亩产达70公斤的油莎豆草,早已被周边养殖企业提前预订,即将成为牲畜越冬的“营养大餐”。而埋藏于沙土之下的“沙漠金豆”——油莎豆,采收工作正加紧推进,预计将于11月底全部完成。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油莎豆亩产达250公斤,较去年首次种植时足足增加100公斤,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每台机械一天能采收25亩地,按照这个进度,我们完全能在霜冻来临前完成所有采收工作。”新疆金盛源草业有限公司副经理孙小晶说。今年,和墨洛产业园通过优化水肥管理方案,不仅油莎豆产量大幅提升,油莎豆草亩产也提升20公斤。
谁能想到,这片飘着油莎豆香气的土地,曾经是贫瘠沙地。作为集粮、油、饲草于一身的“全能作物”,油莎豆不仅耐旱耐碱,根系还能牢牢锁住沙土。种下一年多的时间,沙地上的扬尘明显少了,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去年首种成功后,我们重点攻克产业链延伸难题。目前已与多家企业洽谈深加工合作,计划打造‘种植—采收—加工—销售’完整链条。”和墨洛产业园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工作人员谭路说。
在油莎豆采收的同时,和墨洛产业园3000亩冬麦正经历出苗后的首次管护。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企业开展灌溉施肥,确保麦苗安全越冬。“我们选的是抗逆性强的新冬55号品种,配上水肥一体化技术,麦苗扎根稳、长势壮,越冬肯定没问题。”孙小晶说。
这种“油莎豆+冬小麦”的两年三茬种植模式,让土地从“一年一收”变成“两年三收”,土地利用率直接提升50%,亩均收益比传统种植高出了不少。
从去年2.1万亩试种到今年1.1万亩规模化丰收,和墨洛产业园用科技破解了沙漠种粮的难题。通过与石河子大学合作研发沙漠种植技术体系,不仅让黄沙地里冒出了“金豆子”,更让周边农户跟着受益——不少村民在基地务工,成为增收的“钱袋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油莎豆晾晒仓储,同步推进冬麦越冬管护,让‘沙漠金豆’与‘冬日绿苗’共同撑起乡村振兴的希望。”谭路说。(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长孙磊磊)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