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人民银行新疆分行统筹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取得良好成效。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二十余项“首单”“首笔”标志性金融创新业务落地新疆自贸试验区,试验区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达1559.86亿元,较年初增长30.81%,增幅是全疆各项贷款同期增幅的3.6倍。
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高度重视,指导和支持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出台了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专项政策。纳入试点的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了“秒申请、分钟办”。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试点范围。今年1至9月,试点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占自贸试验区同期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则突破了境外机构不能结汇的政策限制,改革后境外机构通过自贸试验区银行可自由选择使用外汇或者人民币支付,资金使用更加灵活。今年1至9月,自贸试验区涉外收付量达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61%,占全疆涉外收付总额的比重从2024年一季度的11%上升至今年三季度的17%,助推自贸试验区在新疆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
“我们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成功落地一批‘首单’‘首笔’标志性创新业务。”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副行长李青说。新疆自贸试验区首笔存货质押融资、首笔电子仓单质押融资、首笔多式联运单证增信融资、首笔基于铁路运单的“铁路运费贷”、首单“政府担保增信”汇率避险业务等一批创新业务先后落地,金融服务精准度与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彰显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活力。
此外,金融业还探索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2024年,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围绕优化跨境支付服务,总结形成《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准入“零门槛”》和《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境内便捷支付模式》两项创新案例,入选2024年新疆自贸试验区省级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今年,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又探索推出两项创新成果。其中,“霍尔果斯边民互市合作社代理结算新模式”大幅提升了霍尔果斯边民互市结算效率;“创新数字资产融资模式”为破解数字经济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探索了新途径。
“两年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履行好金融牵头职责,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纲,紧扣实体经济需求,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取得实效。”李青说。(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永飞)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