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科技之光耀边疆 逐新向高启新程

来源:兵团日报     点击量:0   发布:2025-11-21
分享到

从戈壁荒漠到沃野良田,从传统工厂到智能车间,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一个个“兵团方案”在祖国边疆落地生根。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动力。 

11月20日,兵团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重大举措,系统擘画了具有兵团特色的科技强兵团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科技创新“四梁八柱”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已逐渐融入兵团农业生产全流程各领域,成为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明注脚。”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占涛说。在兵团科技系统支持下,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攻克了国产采棉机“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出价廉物美、整机国产化率达97%的高端采棉机,产品出口到中亚和南美洲,打破了国际核心技术垄断。今年,该公司参与的“机采棉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度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一农业领域的突破,正是兵团科技创新能级持续提升的生动缩影,印证着“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已在兵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兵团党委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立兵团党委科技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构建起了“战略目标—重点领域—任务清单”三级推进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持续筑牢科技创新“四梁八柱”。 

“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链,系统布局‘十大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向关键领域集聚。”兵团科技局、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兵团高新技术企业达386家,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的科技攻关项目占比达70%;已建成38个兵团重点实验室、36个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十二师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一师阿拉尔市、八师石河子市打造南北疆创新高地,形成“一区先行、双高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兵团着力实施重点人才计划,截至目前共设立院士工作站8个,逐步形成了以战略科学家后备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人才为核心的科技人才梯队,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与此同时,兵团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兵地科技融通、东西部协同。与中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开展技术转移与联合研发,推动蛭石基无铅热稳定剂、玄武岩纤维等技术“走出去”,服务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跨区域联合实施科技项目占比超80%。 

平台筑巢引凤,人才聚智赋能,协同开放共赢。如今,科技创新的要素正在兵团加速集聚、高效流动。 

科技赋能转化:促进传统产业变革焕新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产业的重塑与提升上。兵团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通”,让实验室成果真正走向生产线,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跃迁。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棉基地,兵团以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棉花。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 

在农业领域,石河子大学教授张旺锋团队深耕棉花栽培技术30余载,创新提出“以调控光合性能为核心的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理论”,构建皮棉单产300公斤的群体光合生产力指标体系,其成果累计推广82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超15亿元。此次,张旺锋荣获2024年度兵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在七师胡杨河市,新疆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昼夜运转。每年,20万吨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该公司高效捕集,并转化为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纯度达99.8%。 

这一“变废为宝”的奇迹,源自2024年度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工业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理论创新、装备研制及产业化应用”。该项目由石河子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兵团方案”,已在多个工业场景推广应用。 

在“双碳”背景下,兵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将绿色低碳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截至目前,兵团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2023年,兵团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的3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5年,兵团加速再建20家绿色工厂、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个绿色工业园区,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绿色发展中开辟新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不仅重塑过去,更在开辟未来。兵团在前沿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材料领域实现多个从“0”到“1”的突破:研制出国内首个8英寸碳化硅半导体衬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N高纯铝(纯度99.999%)实现芯片级材料国产化;生产的1100V电容器电极箔打破国外超高压产品垄断。 

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N型高效单晶硅原料光电转换效率达26%,智慧光储系统将光伏电站综合效率提升至90%;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响应时间优于3秒,显著提升了电网调度能力。 

绿色化工领域创新不断: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高纯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产品纯度超99.99%;开发工业二氧化碳矿化改良盐碱地技术,实现固碳与增产双赢,使作物增产15%至20%。 

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原创突破: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携手援疆单位首创“内照射支架”疗法,将放射性粒子与支架结合,用于治疗胰腺癌、胆道肿瘤等,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食品科技领域焕发新活力: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新玲领衔建立新疆乳制品发酵菌种资源库,首次在国内发现多个新菌株,研发出奶啤、驼乳、奶油奶酪等特色产品。其主持开发的奶啤系列产品3年创收超3.6亿元,成为科技赋能特色产业的典范。此次,李新玲荣获2024年度兵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我们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更好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兵团贡献科技力量。”兵团科技局、科协负责人表示。 

从实验室的微光到产业化的星火,从戈壁滩上的坚守到走向国际舞台的闪耀,兵团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兵团正奋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禚艺)

作者: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