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二二五团传来丰收捷报,2600亩羊脂籽米水稻历经数月生长,已全面完成机械化采收,总产量达1300吨,亩均产量稳定在500公斤左右,实现了沙漠上种水稻的粮仓目标。
二二五团一连的羊脂籽米种植基地,从曾经的盐碱荒滩换了“金装”。金黄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轰鸣的机械声与稻穗的清香交织成丰收的乐章。收割机将饱满的稻穗卷入机身,脱粒后的稻谷顺着管道倾泻而下,迅速装满运输车辆,全程机械化作业让150多亩的日采收效率成为现实。“以前这里碱地白花花,种啥都不收,现在收割机一响,金黄稻谷就归仓,真是不敢想啊!” 看着满载的运输车,一连“两委”方威强感慨道。
这份丰收的背后,是二二五团多年来盐碱地治理与科技兴农的持续发力。2020年以来,团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疆修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60余万元建立种植基地,采取引淡水灌溉、修建排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科学措施,有效改良盐碱土壤,让荒滩逐步变成高产田。“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30天,再加上精量施肥和标准化田间管理,不仅让羊脂籽米成功‘落户’,还保障了品质和产量双提升。”新疆修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乾介绍。
今年,二二五团水稻种植从育苗、插秧到收割、脱粒实现全流程机械化,两台小型收割机高效作业,确保了在最佳农时内完成采收,实现颗粒归仓。同时,团场持续深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将分散土地资源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基地,有效带动300余名职工群众增收。
下一步,二二五团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全产业链建设,让羊脂籽米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团场特色农产品的金名片,为团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在沙漠边缘续写稻香传奇。
作者: 编辑: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