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产业“破茧重生”

来源:多彩昆玉     点击量:369   发布:2020-11-04
分享到

近日,记者走进二二四团十二连新疆戈壁屯田生态农业合作社1000平方米桑蚕养殖场,看见一排排养蚕架整齐排列,“沙沙沙”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白嫩的蚕进食桑叶时发出的声响。有的蚕在吃桑叶,有的蚕在吐丝,有的蚕在结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疆戈壁屯田生态农业合作社总经理贾亚磊说:“这一个个蚕宝宝可是我们的‘钱宝宝’。现在厂房里有70万只蚕。这批幼蚕大概在这里生活15天,需要6名工作人员照顾,还需要1.8吨桑叶,至少可以产生2万元经济效益。”

2018年,乘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春风,十二连职工自发成立了新疆戈壁屯垦生态农业合作社,有股东社员33名。在团场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与和田桑蚕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合作社带领职工栽种蛋白桑树400万株,养殖3龄至4龄幼蚕近200万只,桑园种植面积5000亩。

养蚕就需种桑。优质的新鲜桑叶对蚕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二二四团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桑树并不容易。为帮助大伙解决种桑养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连队“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不仅筹集资金帮着合作社买农机具、桑树苗、滴灌带,还邀请和田桑蚕科学研究所专家来连队讲课、传授种桑养蚕技术。

据合作社养蚕技术员安洪生介绍,和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种桑养蚕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2018年,二二四团把种桑养蚕作为十二连的主导产业整体规划。经过近3年的发展,目前种桑养蚕亩均效益可达8000元。桑蚕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连队职工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了,也给很多职工群众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如今,我们合作社加入了兵团科技攻关项目及桑蚕室内化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项目。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完善蚕的养殖技术,总结出本地养蚕、出品优质蚕茧的经验,同时,加大力度提高种植桑叶的质量和产量,有效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种桑养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贾亚磊说。




作者: 刘秋月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