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26日,原“两村”540户近2000名村民集体搬迁至和泰新村。为了打造“宜居”小区,四年来,和泰新村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尤其是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和泰新村以文化为引领,在改变村民不良生活习惯上做文章,促进了和泰新村连容连貌的整体提升。
“三化”建设效果显著。行走在和泰新村,最大的感觉就是绿树成荫。夜晚,在路灯的照射下,不时有小孩在院内嬉戏玩耍。与四年前相比,村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目前和泰新村共安装路灯72盏,实现了小区全覆盖。种植各种树木、花卉20余种,绿化面积占到小区的40%左右。道路建设、硬化更是实现了与小区的完美融合。
村民玉苏普·艾海提说:“以前做饭用柴火,喝的是地下咸水,走的是土路。现在住进了楼房,房前屋后都是绿化苗木,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做饭取暖用的是天然气,生活特别方便 。”
“六包”政策责任明确。和泰新村占地面积508亩,在小区中生活着3个连队2000余名职工群众。为进一步打造文明卫生的人居环境,驻和泰新村的“访惠聚”工作队与各连队党支部一起谋划,认真制定了“六包”责任制,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片区以及各片区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同时对“包安全、包文明、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为了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泰新村还出台了《家庭卫生评比细则》,对居民家中的卫生提出了11项具体要求,同时每月集中检查一次,并设立了“红黑榜”。
“以前,想着自己是普通村民,也不太注意家庭卫生。现在村里有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室外小区卫生整洁了,家庭卫生也一定要整洁。家中干净了,自己看着、住着都舒服。”和泰新村村民巴一米汗·阿西木说。
为了实现小区无垃圾、无杂物的目标,和泰新村还积极利用公益性岗位,组建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专兼职保洁员队伍,随时对小区卫生检查、打扫。
目前,和泰新村的卫生工作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管理。包片领导、小区居民、保洁员队伍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文化引领是根本。在和泰新村,随处可见贴近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宣传版面。为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打造法治文化连队,和泰新村专门修建了“普法长廊”,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村民耳濡目染,教育引导村民在生活之余学法、守法。
在和泰新村“爱民广场”上,高高耸立着“石榴”雕塑,象征着各族职工群众要向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广场上随处可见贴近群众生活的宣传版面,及时传递着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记录着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变化。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和泰新村成立了威风锣鼓队、红歌方队,定期聘请专业老师为村民进行化妆、服装搭配、礼仪、烹饪、舞蹈等培训,村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文明。
位于和泰新村的基层活动阵地,涵盖了服务大厅、党员干部活动室、青年之家、计生、卫生服务室、图书室、司法、群团活动室等各类服务中心,成为了服务联系职工、村民最重要的场所。阵地建设架起了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构筑了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强“堡垒”。
作者:樊鹏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