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咕咕咕,咯咯咯……”走进刘宏文的“养鸡场”,远远就见一只只农家土鸡正在林地里欢快地觅食,不时传来阵阵鸡鸣声。到了中午喂食的时候,刘宏文提着装满饲料的袋子走进基地里,一只只土鸡便扑腾扑腾从四周围了上来争抢食物。
今年46岁的刘宏文是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五连的一名职工。每天中午,他都要到这片养殖基地里给鸡投食,说起刘宏文的“养鸡场”,大家可能不由想起几间房子、房子里有养鸡的架子和满屋的小鸡等,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入春以前,这片养殖场还是荒地,由于次生盐碱化严重撂荒多年,今年以来,二二四团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将全团26000亩撂荒地再次复耕。
听说可以承包这些复耕的撂荒地,刘宏文有了林下养殖的想法,经过市场考察,他发现养鸡投资少、周期短,养殖难度不大,市场相对稳定。刘宏文感慨道:“昆玉这边沙质土地承包价格低,鸡有喜食沙和喜沙浴的生活习性,这里更适合养鸡。我对养殖非常感兴趣,在老家每年也养土鸡土鸭。”
二二四团五连在了解到刘宏文有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的投资计划投资后,为推动引导职工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为刘宏文免费提供一块占地30亩的林地作为养殖用地。
有了这30亩林地,刘宏文投入了10万元购入了第一批鸡苗。通过地上种植枣树、榆树等经济作物,林下散养土鸡,土鸡吃林下小虫子和杂草种子,鸡粪作为肥料供农作物和树苗成长这种循环经济,将30亩的撂荒地,就变成了自己的“养鸡场”。
“今年连队对撂荒地整治,鼓励我们发展多元经济,目前我第一批养殖了3000只土鸡。”刘宏文介绍道。“喂养饲料都是我们自己加工配制的,主要喂玉米、麸皮、红枣等农产品,鸡吃的绿色环保,肉质也就更好。”
为了能让土鸡吃得好又降低养殖成本,刘宏文费了不少心思。二二四团有着15.5万亩的红枣,品相不好的红枣,价格实惠,于是红枣便成为了他饲料的首选,再加以玉米、麸皮配制,也形成了自家的“独家饲料”。不仅能确保鸡肉的绿色环保,还能有效利用团场资源,减少自己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我养殖的第一批土鸡,再有几个月就能出栏了,3000只土鸡利润在三万元左右,后期我们打算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对于未来,刘宏文这样计划着。
据刘宏文本人介绍,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计划扩大规模,将土鸡数量增加到15000只,年出栏量达到8000只。
作者: 耿锟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