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二二五团盐碱地治理工程项目基地,工人正在将一块块石头堆砌在排放管道终端的斜坡上。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暗排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衬砌,目的是防止农田碱水从管道排放之后,将排碱渠的护坡毁坏。”二二五团盐碱地治理项目负责人翟耀武介绍道。
土地盐碱化治理,改良土壤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农、林、牧、水业所关心的问题。二二五团地处南疆,由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动力和土壤地质等原因,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2021年起,二二五团始终将土地盐碱化治理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大力开展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
改明排为暗排,变漫溉为滴灌。在二二五团各田间地头,大约每隔30米就能见一个高出地面约半米的黑色井口。二二五团盐碱地治理项目监理丁鹏樟说“这种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用来打水的井,而是一种排盐碱的重要装置。它可以将地下过滤管道中的水集中起来,然后汇集到集水管线,最后汇集到支排里去,这就达到了洗盐效果、治碱效果。”
“盐碱渠属于明排,而集水井属于暗排工程,明排最大的缺点就是占耕地面积太多,有的占到20%,而暗排占用土地小,吸水管就埋在地下,地表还可以耕种,这样就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了。”丁鹏樟继续说道。
长期以来,新疆盐碱地治理利用主要是通过水压盐、大水洗盐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但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南疆地区,大水漫灌对水的需求量大,而且也会导致土底水位上升,使地下盐分上升到地表。为了缓解土地盐碱化程度,近年来,二二五团变大水漫灌为节水滴灌,在保证农作物根区高度湿润的同时降低作物对盐分敏感度,根部滴灌的方式可以将盐分被推向根区边缘,从而防治根系周围高盐度造成的危害。
把“冬天白花花”变成夏天“绿油油”。一年多时间,二二五团的盐碱地治理初见成效,地下水位上升得到控制,农田平整,灌排通畅。以前的盐碱地远远望去像是铺着一层白色的雪,寸草不生,一片荒凉。现在的盐碱地上面种上了羊脂籽米、冬小麦和青贮玉米等农作物,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生机盎然的景象。
荒野变绿洲,荒地变林园。近年来,二二五团不断植树造林、种植苜蓿牧草等,改良盐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如今,一片片纵横交错的杨树林,一棵棵高高挺立的白桦树,一块块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绿色奇迹”。
没有无用的荒地,只有潜在的资源。土地盐碱地治理对于扩大耕地面积,促进农作物增收增产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二二五团本身耕地面积就不多,盐碱地占比耕地面积高达到60%,因此,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五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沈勇说:“近两年来,我们总共投入了1500余万元,完成了全团约2万亩盐碱地治理,今年,我们还将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对剩下的一万亩地也进行治理。”
图文▕ 陈阳阳 杨袁鑫
作者:陈阳阳 杨袁鑫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