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二二四团:不负青山不负人

来源:多彩昆玉     点击量:924   发布:2022-11-01
分享到

我的家乡在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连,二二四团地处皮山县和墨玉县交界处,属于极度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充足,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气候特征。用更直观的数据来看:二二四团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每年浮尘天气达220天以上,其中浓浮沉(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15

二二四团春季植树。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张曌静 摄

我见证了父母那一辈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大漠绿洲的神话。

二二四团于2004年3月成立,我在翌年的7月来到二二四团,成为一名与二二四团共同成长的兵团人。十八年间,和我父母一同来到兵团的叔叔阿姨们,一直在和恶劣的天气、贫瘠的土地斗争。

我初来时地处和田的二二四团时是什么模样?用我小时候听过一句顺口溜可以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我印象中大风弥漫,黄沙漫天是常有的事情,每每大风天气,黄沙漫天,仿佛要把一切建筑都覆盖掉。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大风,大概是在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那日我从食堂到教学楼的路上,就在这不到两百米的距离,一场沙尘暴来袭,原本明亮的天空瞬间变为遮天蔽日的昏黄,“世界末日”第一次在我的心中有了清晰的形象。就在那个周末回家的时候,等到天黑才看到我的父母和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们拿着铁锹拖拽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各自的家门。他们植树去了,植树对于我们来说,是近乎家常便饭的一件事情。

16

二二四团万亩枣园。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余雪俐 摄

现在我翻出以前的照片,给我的同事介绍说,二二四团曾经是不毛之地和亘古荒原,他们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人相信呢?现在的二二四团45%的绿化覆盖率,拥有25830亩生态公益林、2.9万亩人工防护林,4万余亩防风固沙林,这些引以为傲的绿色财富,让二二四团和曾经一望无际的荒漠早就断绝了关系。

17

丰收在望的红枣。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杨智 摄

在二二四团,父母那辈人不仅种出了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带,还培育出享誉天下的和田“玉”枣。

为了让枣树长得好,就给它们铺上滴灌带,定期让每棵树都能喝饱水;土地没有肥力,就增施羊粪等农家肥。就这样,在二二四团人的不懈努力下,红枣树成了职工群众的摇钱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靠着种植红枣,我们一家买了房子,买了车子,生活条件不知比从前好上多少倍。

前几天,我看到邻居家的姐姐在朋友圈写道:“何其有幸生在兵团,免费提供材料给我们垒了院墙,一毛钱没花给了我一百只鸡。”

我也想说,何其有幸生在兵团。我总会想起那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瀚海逢春不就是二二四团人的深情不负的真实写照么。(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杨智)


作者:杨智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