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师昆玉市作家协会作品展--陈海燕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     点击量:312   发布:2023-09-21
分享到

爱上皮山馕

文/陈海燕

2021年2月,我来到皮山农场七连“访惠聚”工作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与农场相关的诗文,对农场的爱意,在寻常生活中,在点点滴滴里。

农场的馕便是其中一个。

馕是新疆人尤其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有300多种,既有“库车馕大如车轮”的“新疆馕王”,有一元硬币大小“最小的馕”,也有薄如蝉翼,可透过馕望见人影的“最薄的馕”。

据我的观察,皮山的馕常见的十种左右,芝麻馕、葱花馕、窝窝馕、甜馕、葵花籽馕、玫瑰花酱馕、玉米面馕、白馕等,按大小有直径40、30、20、15公分的不等。有的薄厚均匀,有的外厚内薄,有的外薄内厚……但无论种类和大小,全都一个价:2元。

是的,你没有听错,每个、只要2元!(只有一种烤包子大小的馕是1元)

到农场后我自己做饭。买的馒头总感觉吃着不筋道,自己蒸有时又嫌麻烦,我就买馕吃。

我买馕的地点基本有两个,一个是京苑二期小区,一个是每周四的巴扎。

苑京二期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其中一条),有2家店铺打馕,一家在东头,一家在西头。西头那家只卖馕,东头那家除了卖馕外,还卖烤包子。

我兴之所致,走到哪家就买哪家的。我尤为喜欢吃刚从馕坑烤出来的,馕的香醇随着袅袅的热气,远远地魅惑着味蕾,让我忍不住趋步上前。你完全可以不说一个字,自取了食品袋,装好馕,微信付款,然后离开。正在打馕的维吾尔族老板,最多抬一下头,用他深黑的眼睛看你一眼;有时甚至自顾忙他的,完全相信你的品性是诚实的。不比在别的地方,比如我的家乡,种类、大小不同,售价也不一样,得一一问清楚再付款。待转身一离开,我就禁不住口舌生津,总是迫不及待地边走边吃,不知不觉半个馕就咽进了肚子里,正餐都可以免了。

每周四是农场的巴扎日,周边四里八乡几十公里外的商家都跑来摆摊,所售商品吃穿用度、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下午尤其是下班放学后的傍晚,巴扎内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似乎半个农场的人都聚到了这里。有的显然是一家人,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或父母带着孩子三四个、四五个;有的是同事或好友,三三两两,边吃边聊;有的则一看就是小夫妇或小情侣,眉眼里都含着甜蜜的笑。入口、出口处人潮涌动,有的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准备离开,有的刚三三两两结伴而来。

我喜欢先在巴扎里慢悠悠地转一大圈,服装、鞋帽、布匹、锅碗瓢盆、小家电、小百货基本忽略,蔬菜、水果、干果摊前停留略久,最吸引我的,是北面和东面外围那两溜小吃摊。

北面最外围,有烤肉、烤鸡、烤鸡蛋、烤鸭蛋、烤鹅蛋等,有一家的烤鸡是现烤现卖,数只一斤大的鸡串在铁棍上,慢慢自动翻转着烤,不大功夫就烤熟了,黄澄澄、香喷喷的。许是许久不见明火做饭、烧烤的缘故,看着炉中熊熊的火焰,觉得特别有烟火气,总会饶有兴趣地站着看一会儿。

东面最外围并排两列基本都是小吃摊,除了蜂蜜粽子、自制酸奶、面包、糕点、糖果外,大多是烤串。有的一家几口或三两好友站着吃,或坐在摊前的长条凳上吃,有的则每样各买一点儿边走边吃。蜂蜜粽子是许多人的至爱,有一家的蜂蜜粽子特别受欢迎,据说是从皮山县的木吉乡来的。摊主是个五六十岁的维吾尔族妇女,很富态,很好看,一望可见其年轻时的盛世美颜。她家的蜂蜜粽子我买过两三次,因那蜂蜜太甜终有些享受不了,便不再买了。

我一般不在巴扎上吃东西,而是把想吃的买一点带回家去慢慢享用。每次逛巴扎,除了买点小吃、蔬菜、鸡蛋、水果、干果,我总会买两个馕。摊主很热心,见你要买馕,忙不迭地给你取食品袋,并帮你装好、扎好口。我面含微笑对其道谢,摊主亦会报我一个或温婉、或憨厚的笑。

以前我多会买内薄外厚的馕,边缘厚的部分筋道、有嚼头,内圈薄的部分更香脆(为便于分辨,姑且称为普通馕吧)。见许多维吾尔族同胞喜欢买那种40公分宽、薄厚均匀、像一张大饼一样的馕(姑且称为“大饼馕”吧),我还有些不解,后来发现2天后等这些普通馕、窝窝馕、大饼馕完全干透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窝窝馕边缘有2公分厚,根本掰不开、咬不动,只能用刀切成小块,泡着吃或干嚼着吃。普通馕外厚内薄,比小窝窝馕略好些,薄的地方吃起来嘎嘣脆,一公分厚的馕边儿要想咬得动,就得有一口好牙了。大饼馕基本比普通馕薄一半,完全不用担心会硌得牙疼,随手掰下一块都是“嘎嘣嘎嘣”脆生生的,当主食、作零食都可以。

但普通馕也有大饼馕所没有的长处,好几道美食就是以普通馕为辅助食材的,比如馕包肉、大盘鸡馕、包包菜炒馕、米粉炒馕、火锅馕等。当羊肉、鸡肉快烹制熟时,将切成小块的馕放进锅里一起炖,馕吸收了羊肉、鸡肉的油汁、汤汁,特别香醇美味,肉也感觉没那么油腻了,真是一举两得。馕与米粉一起炒,也同样是馕包肉、大盘鸡馕的原理。吃火锅时,口味重的人会把几块馕放进汤里煮一小会儿,绵软味足,别有一番味道。包包菜炒馕时,清爽的包包菜、黄澄澄的馕、红艳艳的辣椒非常赏心悦目,除了蔬菜的清香和无辣不欢外,我最中意的,还是那里面加了孜然的炒馕。

烧烤摊上怎会少了馕呢?对角切成好几块,串在竹签上,抹上辣椒酱、辣椒油烤着吃,咬一口热热的烤馕,麻辣鲜香怎一个“美味”了得!怕辣的小孩子吃得稀溜稀溜的,还忍不住一口一口直往嘴里塞,那可爱的小模样看着真是好玩。

到维吾尔族同胞家作客,一盘盘烤全羊肉端上来时,馕也随之端了上来。主人把一大块羊肉放在馕上,用小刀切成小块(客人也可以自己切),客人手抓着吃或用筷子搛着吃。肉吃饱了,吃两口馕,再喝一碗小火慢炖的羊肉汤,啧啧,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以前在北疆时,除了羊肉串外,其他羊肉我一概不吃,觉得膻味太重(据说是羊肉呈酸性所致)。可到了南疆后,我发觉这里的羊肉无论清炖、红烧,还是包子、饺子、烤串,根本吃不出来(这儿的羊肉呈碱性),我甚至第一次发觉“羊肉好香”,一口气吃了好几块。

“好想吃馕、吃烤肉、吃抓饭、吃拌面呀!”家在乌鲁木齐的老友在电话里说。

哎呀呀,不说、不说了,垂涎三尺啦!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朋友,我要“欲买桂花同载酒”,吃喜欢的美食,过可爱的人生,你呢?

作者简介:陈海燕,出生于1969年5月,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第十四师昆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业余时间从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小说创作,著有诗文集《桃花香满衣》。


欢迎广大文艺爱好者投稿,邮箱为1921015710@qq.com

第十四师昆玉市文联网站持续更新中...


作者:陈海燕 编辑:王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