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废止日期:
发文字号:
主题分类:
关 键 词:

兵团:“菜篮子”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兵团日报     点击量:4   发布:2025-02-28

如何拎稳“菜篮子”?

161616

在可克达拉市润泰智慧农业园区温室大棚里,工作人员察看无土栽培的串番茄长势(摄于2月23日)。该园区是四师可克达拉市最大的设施农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温室大棚面积达215亩,通过应用新装备、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种植,每年销售额超过2400万元。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171717

十师北屯市一家大型超市内,市民在选购新鲜蔬菜(资料图片)。十师北屯市协调指导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重点保供企业做好农副产品的组织、储备、调运等工作,保障春节期间“菜篮子”货足价稳。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18181818

在新疆九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一名检测员对当日进场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摄于2月25日)。 王晓燕 摄

19191919

在二师二十二团十三连农田里,种植户忙着采摘、装运娃娃菜(资料图片)。二十二团积极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引导职工在每年小麦收获后,抓紧复耕复播一茬秋延后蔬菜,每亩土地平均可增收1000元。 谢江林、梁嘉慧 摄影报道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十四师四十七团八连240余座蔬菜大棚里一派丰收景象,各色蔬菜抢“鲜”上市,为职工群众的餐桌上增添了一抹“春意”。

“对我们蔬菜种植户来说,已经到了忙碌季节。”四十七团八连职工如则妮萨罕·艾合麦提一边采摘成熟的番茄一边介绍,“今年我种植了10座大棚的蔬菜,有番茄、菠菜、萝卜等,长势特别好,相信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小小“菜篮子”,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国计民生。多年来,兵团全面抓好与“菜篮子”相关的产业发展、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等工作,“菜篮子”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种植户腰包越来越鼓,职工群众餐桌越来越丰盛,“小菜篮”拎出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好“菜园子” ——“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

雨水节气过后,大棚蔬菜陆续成熟。2月24日,位于六师芳草湖农场的新疆绿丰农业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基地果蔬大棚内,工人们忙着采摘茄子、辣椒、番茄、圣女果等。当天,3000余公斤各类蔬菜从这里运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五家渠等地的各大批发市场。

“我们种植的蔬菜均已通过严格的有机产品认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新疆绿丰农业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存平介绍,基地通过订单模式种植蔬菜,单座大棚年产值可达10余万元。

守护好职工群众“菜篮子”,关键在于建好“菜园子”。兵团地处西北边陲,冬季时间长,职工群众对各类新鲜蔬菜的需求旺盛。多年来,兵团以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抓手,持续优化蔬菜种植区域、品种和时空布局,打造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大幅提高了各师市冬春蔬菜自给率,使职工群众餐桌上的色彩日益丰富。目前,兵团拥有各类设施大棚近5万座,两茬作物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全年可产出大棚蔬菜40多万吨。

兵团着力在延链补链中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菜篮子”产品均衡供给能力,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设施农业发展。部分师市积极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运营模式,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转型升级。

在十四师昆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沙漠专用型日光温室里,番茄、螺丝椒等蔬菜沐浴着初春的阳光茁壮成长。

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寿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十四师昆玉市合作,成立昆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起30座沙漠专用型日光温室,应用先进技术种植品质优良、市场热销的西瓜、甜瓜、番茄、螺丝椒、茄子等果蔬,每年2000吨以上的果蔬产量,让当地职工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盈。

科技支撑,为种出“一篮子好菜”提供了底气。兵团与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广泛开展科研与示范推广,低碳环控型温室设施结构、沙漠专用型日光温室、光伏一体化关键设备等一批绿色重大设施设备技术的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集约化育苗、智能环控、新型水肥一体化、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等设备加速普及,使兵团农业现代化之路走得更顺畅、更稳健。

“我们科研团队通过开展设施结构装备优化、越冬蔬菜优质高效嫁接育苗与栽培、特色食用菌设施栽培及菌菜轮作、高附加值果树栽培等试验,成功研发出冬季不加温蔬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在零下36摄氏度的极端低温条件下,大棚不需加温仍然可以确保蔬菜安全越冬。与传统日光大棚相比,采用这一技术,蔬菜生产期延长了2倍,产量提高了2倍以上。”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吴奇峰说,该技术在节约能源、大幅提升冬季新疆本地蔬菜市场供应能力与竞争力方面效果显著,已在兵团13个师市40余个团场及地方县示范推广应用。

如今,兵团“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产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花色品种更加多样,区域和季节间生产波动进一步缩小,市场均衡供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直通“菜盘子” ——“菜篮子”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

2月23日,在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中心,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缓缓驶入,LED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当天各类蔬菜的平均价格、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产品成交量等数据。

“我们的货品主要来自云南、广东、四川等地,有白菜、西生菜、茄子、豆角等30多个品种。”九鼎市场蔬菜交易中心商户郭连营说,近期自家商铺每天交易量都达200余吨,主要发往疆内各地州、兵团各师市以及霍尔果斯口岸。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九鼎市场承担着全疆85%以上的果蔬供应重任,是新疆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该市场与86家签订保供框架协议的基地、市场保持动态联系,以实时掌握生产供应、气候和交通等情况,确保果蔬等农产品供应。

“目前,市场供应蔬菜150余种、果品200余种,日均交易量超过9000吨,每天库存量保持在1.5万吨左右。”新疆九鼎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勇说。

张勇介绍,2024年以来,我们开通了乌鲁木齐九鼎市场—伊犁九鼎市场自营物流专线,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加强运输调度管理等措施,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我们还将整合乌鲁木齐与阿克苏、喀什、和田、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地优质资源,构建更为高效、安全、绿色的支线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流通,让消费者的餐桌更为充盈。”张勇说。

“菜篮子”拎得稳不稳,还取决于流通链是否畅通。兵团聚焦农产品流通薄弱环节,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重点建设已纳入国家总体布局的1个物流枢纽和2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多个区域性物流枢纽及重要物流节点,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2月23日,在一师二团西城社区天和御苑小区新开业的阿拉尔市民安蔬菜便民店里,居民们正在挑选菜品。

“蔬菜便民店就开在家门口,这里的蔬菜新鲜、品种齐全、价格亲民,我每天都来这里买菜。”天和御苑小区居民张美琴告诉记者。

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米”,是“菜篮子”流通顺畅的重要保证。2022年以来,兵团先后申请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3.7亿元,对新建团镇农贸市场、集贸市场,以及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流通服务设施予以补助;各师市大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和支持“菜篮子”零售网点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

此外,兵团还鼓励企业建设冷链仓储、运输等设施,加强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满足“菜篮子”产品田头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需求,让新鲜果蔬可以快速直达职工群众的餐桌。

守护“舌尖安全” ——“菜篮子”产品全链条监管精准有效实施

2月25日,在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大白菜、白萝卜等时令蔬菜摆满了检测台,新疆九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员唐元元正在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我们每天都会对蔬菜进行抽测,农产品只有合格通过各项安全监测检测,才能顺利上市。”唐元元说。

从田间地头到农贸市场,“菜篮子”产品质优量足是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农药残留不超标,则是其获许上市的底线要求。作为全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关键枢纽,九鼎市场积极构建“源头可溯、去向可查”的食品安全体系,与众多农产品产地紧密合作,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阶段就开始数据采集;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对进场交易的农产品逐车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筑牢根基。

既要让职工群众吃得新鲜,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兵团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各尽其责、通力配合,全链条监管“菜篮子”产品安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加强监测抽查和执法检查,指导相关企业按照95项风险管控清单要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建设,推动4.1万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配备5097名食品安全总监、1.3万名食品安全员,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职工群众的“菜篮子”拎得稳当、拎得放心,让职工群众吃得更安心、更舒心。(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