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库车市拍摄的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绿氢工厂外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2025年上半年,新疆新能源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Wind数据显示,该板块上市公司总营收突破776亿元,净利润超51亿元,印证了区域绿色转型的强劲动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疆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禀赋,加速从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创新高地转型,而氢能产业的异军突起,更为这场变革注入了全新动力。
从宏观经济视角看,一方面,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有效带动了相关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另一方面,随着氢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新疆正在摆脱单纯资源输出的传统角色,转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新疆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氢能产业作为新疆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正在创造显著的经济外溢效应。通过“绿电”制“绿氢”的模式,既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问题,又催生了新的产业链条。
从制氢、储运到应用,氢能产业正在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不仅提升了新疆能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带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为新疆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风光“领跑”,步伐稳健
5月30日,工人在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绿氢生产厂区巡检。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2025年上半年,新疆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区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半年新疆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达776.85亿元,营业利润为65.56亿元,净利润实现51.10亿元。在营收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企业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为后续发展积蓄能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企业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新疆火炬实现营收7.83亿元,同比增长9.94%;净利润1.03亿元,增幅达25.52%,显示出优秀的运营能力。尽管部分企业面临新能源补贴回款周期等阶段性挑战,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仍具提升空间。
氢能作为新疆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广汇能源作为区域龙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48亿元,其现代煤化工与氢能布局持续提速,为未来增长提供新动力。
特瑞斯氢能业务进展顺利,中标中石化新疆绿氢新能源天然气掺氢等重点项目,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潜力。兰石重装在氢能领域新签订单并实现质子交换膜电解(PEM)制氢装置口,显示出技术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在行业转型关键期,区域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疆新能源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
超越传统,布局未来
5月30日,工人在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绿氢生产厂区巡检。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场以绿色氢能为引领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改变这片能源富集之地的发展轨迹。
随着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稳定运行,新疆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先行优势,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朝着国家级绿氢生产基地和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新疆发展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无可替代的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优势。广袤的沙漠戈壁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了充足空间,年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的气候特征使光伏发电成本持续走低。
据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疆新能源外送电量达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这充分证明了新疆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消纳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若羌县,中绿电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转向商业运行。中国三峡集团“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规划总装机约1900万千瓦,建成后向川渝地区输送绿电占比超60%。这些大型新能源基地为绿氢制备提供了稳定、廉价的电力来源,使新疆在发展绿氢产业方面具备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成本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开发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输工艺技术等创新成果,已申报专利及专有技术10余项,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为项目本身带来效益,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全产业链布局开启新篇章。新疆氢能产业已从单点示范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迈进。
在制氢环节,库车项目年产绿氢能力2万吨,自投产以来已生产约13000吨绿氢。在储运环节,企业正在探索管道输氢、天然气掺氢等多种方式。在应用环节,绿氢不仅用于炼化替代,还拓展到民用燃气、工业用氢等领域。
在龙头企业与重大项目的牵引下,新疆氢能产业正在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作为新疆首批氢能产业示范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共同构建起区域氢能产业生态。
随着政策支持体系日臻完善,自治区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覆盖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为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模式,正推动新疆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链动经济,赋能升级
位于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李华北摄
氢能产业的发展正在为新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首先,氢能产业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电-氢”转换,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新疆电源装机达到2.01亿千瓦,突破2亿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到电源总装机的55.72%。如何高效消纳这些绿色电力已成为关键课题,氢能产业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比如库车项目不仅生产绿氢,满负荷生产后年产氧量将达数十万吨,可满足南疆地区工业氧气需求。
不少企业还探索天然气掺氢等创新应用,目前已将上百吨绿氢掺入民用天然气中。这些多元化应用场景正在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储运、服务等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最重要的是,氢能产业助力新疆实现从资源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型升级。新疆不再满足于单纯输出一次能源,而是通过发展氢能产业,输出高附加值的绿色能源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这种区域战略定位的提升,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为新疆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正如库车项目所展示的,新疆正在探索炼化行业绿氢替代路径,形成可复制经验,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综合来看,上半年强劲的财报数据是新疆新能源产业坚实基础的证明,而氢能产业的蓬勃兴起则描绘出更具潜力的未来图景。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不仅是新疆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更是其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谋求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一场由“绿电”和“绿氢”共同驱动的经济变革正在新疆悄
作者: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