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变良田!师市2600余亩燕麦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来源:多彩昆玉     点击量:0   发布:2025-11-10
分享到

金秋时节,二二四团7.38万亩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现场C区2600余亩燕麦进入收获期,成片的燕麦郁郁葱葱在风中摇曳,大型联合收割机驶过,一行行作物被整齐收割、铺田晾晒,繁忙的丰收图景在沙漠边缘徐徐展开。

图片1

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不久前还是连绵起伏的沙丘,为破解沙漠种植“水土难留、作物难活”的难题,种植团队精选生长周期为90天至115天的早熟燕麦品种,配合科学灌溉、精准管护等精细化管理,短短三个月便迎来首个丰收季,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预计用一周时间就能采收完,燕麦干草亩产量可达400公斤左右。”新疆昆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郭嘉洲介绍。

作为优质饲草,燕麦不仅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更是沙地生态修复的“绿色卫士”。沙质土壤易受风沙侵蚀,而燕麦根系发达、地表覆盖度高,规模化种植后迅速织就绿色屏障,有效抑制扬沙扬尘。秸秆还田后更能补充土壤有机质,持续改良沙质土结构,为沙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选择燕麦种植,首要目的是防风固沙,土地遇到风沙天气,流沙比较严重,种植燕麦能够很好地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郭嘉洲说。

据了解,这批优质燕麦干草已锁定销售渠道,与内蒙古、安徽等地多家奶牛养殖企业达成订购协议,将作为优质饲草料直供牧场。这不仅打通了产销对接通道,更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让沙漠里的“生态草”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黄金草”。

图片2

从沙丘遍布到绿意盎然,从生态治理到经济增收,这2600余亩燕麦的丰收,不仅是沙地农业技术的一次成功突破,更书写了师市以生态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者: 编辑: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