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园区信息
17.王传德:献了终身献子孙王传德(1929-2015年),男,汉族,1929年5月出生,安徽亳州人,1948年9月参军,1949年入党,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1955年随部队转业,1984年光荣离休。解放战争中,立三等功两次,在生产建设时期,多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王传德当过班长、排长、副连长,他的四个儿女都是中学毕业就到四十七团工作直到如今。儿女们曾经求过父亲去找战友帮忙,把自...
16.王三:昆仑牧场的守护者王三(1910-1991年),男,汉族,山西平鲁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1980年离休,曾任一牧场水磨组组长等职。王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在山西老家参加了八路军,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临出门,父母给王三说了一门亲事,还没顾得上成亲他就随部队离开了家乡。他参加过百团大战,参加过八路军一二〇师敢死队,多次立...
15.马捷保:昆仑山下“气死牛”马捷保(1927-1979年),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翼城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曾任四十七团某连队副连长。马捷保是连队出了名的开荒能手,团里任命他当副连长后,他觉得上级领导信任他,他没有理由不多开荒。别人一天开荒一亩多一点儿,可他每天都是一亩八分地,人送外号“气死牛”。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14.芦振民:难忘修建新藏公路 芦振民(1923-2004年),男,汉族,陕西商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离休前为四十七团七连排长。1950年5月,为了支援解放西藏,芦振民所在的十五团一营参加了修筑新藏公路的光荣任务。部队住的是帐篷,不保暖,没有菜吃,山上馍馍蒸不熟,做的面条成糊糊,没有柴火就烧牛粪,喝的是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13.赵应喜:种甜瓜不让孩子吃 赵应喜(1922-1978年),男,汉族,河南项城人。曾任十五团骑兵连战士,先后任四十七团连长、试验站站长等职。1965年,赵应喜担任四十七团试验站站长,当时试验站种了很多甜瓜,放暑假后大女儿赵凤兰、大儿子赵新庆到试验站去玩,看见甜瓜,就央求爸爸吃个甜瓜。赵应喜到瓜地里挑了两个,一个是浇过水爆裂的,一个是老鼠啃过的。儿女很不高兴,和弟...
12.梁春保:三粒花生米的故事 梁春保(1918-2000年),男,汉族,河北任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离休后为四十七团职工。关于父亲,女儿梁金花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三粒花生米的故事。那是20世纪60年代,每到春播季节,梁春保都会扛回一麻袋花生让孩子们剥,剥好的花生是连队做种子用的。孩子们最难受的是望着一大袋子诱人的花生却不能吃上一粒,天天剥花生...
11.周元和“三八线”的故事沙海老兵陵园又称“三八线”,很多人不解其意,名称的由来和一个叫周元的战士有关。原来,十五团官兵在驻守地方搞生产之初,仍然心系战场。朝鲜战争爆发后,老兵们纷纷申请跟着彭老总去朝鲜“三八线”打美帝,再立战功。上级做工作说,咱们这儿也是前线,是戍边生产的前线,咱们多打粮食就是支援彭老总和前方的战友打仗。官兵们这才想通了,继续踏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