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师市
屯垦戍边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及所属新媒体,集中刊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别报道,聚焦兵团精神,深情讲述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故事,充分展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央媒体及所...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期,四十七团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重新布展,过去纸质的照片都改成了喷绘的高清图片。有几张十年前第十四师老战士在北京参观的合影照片放在了十分显眼的位置。“201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按照中央有关领导指示,特邀曾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过...
春日的二二四团是彩色的,嫩绿的柳芽、红色的榆叶梅、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一幅油画跃然眼前。美丽的景色背后总有人在默默付出。4月9日早上八点钟,天刚亮石福松就起床了,他吃完早餐来到了自己工作的二二四团西界林带。石福松告诉记者,目前要给林带浇水,由于是新建的灌溉设施,害怕工人...
王友义穿着旧军装在自家院子里留念(资料图片)你看看现在的四十七团,沿着进团场的主干道可以看到枣园。春天到了,枣树正在发芽,不远处的上百座设施农业大棚错落有致,保障了职工群众的菜篮子。再看看我们的老兵镇,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周边商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
(1)进军之前1949年10月的酒泉城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涛,比丰收更大的喜悦从广播中传来,开国大典的声音让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对于一野一兵团二军、六军的战士们来讲,更是胸中激荡,这时其他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他们激动的心情,曾经的血汗流淌与战友的牺牲记忆都一同汇聚...
拜谒你,是历史的必然。多年前春日的一天,当我们虔诚地站在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前默默致敬的时候,风在四十七团高高的白杨树梢上赞叹,云朵在空中凝满思念。几个同来的朋友要在碑前留影,他们都是在这个团长大的孩子,这里有他们无法磨灭的记忆。我也挤在他们中间,因为我的童年、青年时代是被...
8月12日凌晨6点,居住在四十七团的最后一位沙海老兵董银娃去世。 董银娃,1927年生,甘肃通渭人,1949年参加工作,1983年2月离休。在平叛剿匪中,荣立三等功一次;在生产建设中,曾先后七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受到通令嘉奖。 01哈密剿匪 1949年,董银娃刚刚参军进疆时,随部队驻守...